日本高知縣四萬十川地區倖存的沉下橋,體現了地區民眾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圖/蔡田
文/蔡田
在日本有一種古老的橋,名為「沉下橋」,意思是颱風季時,洪水一來,橋就會沉沒到水裡,等洪水過後,橋會再度浮現露臉,左圖即是位於日本高知縣四萬十川地區倖存的沉下橋。
這座橋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與日本地方的設計鼻祖梅原真大師,有著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當年,地方提議要改建沉下橋,梅園真期期以為不可,當他參加村民會議時,被村長喝斥:「不是村民,沒有發言權。」梅原真一氣之下,就買下橋邊一棟廢棄的住宅,經整修後住下來,再以住民的身分參加會議,幾經力排眾議,終於保留下這座沉下橋,至今成為日本國內外遊客參訪的焦點。
沉下橋代表著是一種敬畏天地,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活哲學,也是一種不與大自然對抗的哲思;對於喜愛抱持著「人定勝天」者,也是另一種啟示和提醒,值得保存下來,以供後人省思。
台灣也有類似的橋梁,但名稱有別於日本的稱呼,叫做「浮水橋」,筆者認為這樣的稱呼比「沉下橋」更加親切,也更充滿希望感。
筆者童年居住在彰化福興鄉番社村,和鄰近大有村的往返,就是靠著一座浮水橋。可惜的是,如今早已完成改建,雖不再隨著洪水的升降而下沉與浮現,但消失不見的,不只是浮水橋本身,還有老祖先們與自然界融和相處的高度智慧和謙遜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