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誥 善用社群行善的圓融管理者

文/陳清貴  |2022.06.11
2360觀看次
字級
許誥(中)長期濟弱扶貧,獲選新北市109年好人好事代表,接受副市長吳明機(左1)表揚。圖/許誥提供
板橋一位大學生在學校門口附近遭酒駕重創,許誥(右3)和新北市愛心會及時捐款救助。圖/許誥提供
許誥(左2)善用群組高效率快閃揪團捐款行善。圖/許誥提供
許誥(右1)偕兄長以三重玄明壇名義捐贈復康巴士,由謝政達副市長(右2)代表接受。圖/許誥提供
黃小姐因積欠護理之家費用,經許誥(左2)結合永福獅子會和行善團共同挹注,度過難關。圖/許誥提供

文/陳清貴 

「人在離開之後,甚麼也帶不走,也看不到。」圓融行善團群組管理人許誥,用這一句話為自己的慈善工作下了註腳。

從事生命禮儀事業的許誥,看盡人生的生老病死,也幫助過許多生離死別的家庭,培養出行善要及時的觀念,運用現代化科技,藉助網路的便利,可以在短短的1小時內,以1人1千元的「螞蟻搬家」精神,集結百人共10萬元,給予案家有如及時雨般的救助。

從小受父親行止影響

出生於彰化的許誥,從小跟隨家人北上,定居於三重市區,家中共有5個兄弟,原本經營鐵工廠,父親許相在許誥年少時,奉神明指示創立玄明壇宮廟,長期替人消災解厄,淑世濟人,許誥從小耳濡目染,深受影響,也埋下行善助人的種子。

許誥於1983年結婚,育有1男2女,在新北市創立廣福禮儀公司,遇有家境清寒的喪家,都會結合三五好友共伸援手,免費幫喪家辦好一切後事。「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禮儀公司的利潤嚴重被壓縮,但是生死事大,免費幫助困難的喪家,完成一場莊嚴的親人送行儀式,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教養院院童觸動心靈

1985年,許誥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專門照顧智能障礙孩子的台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看到許多身心障礙,甚至多重障礙的孩子,好一點的可以獨自坐在輪椅上,有的上半身要用擺位系統頭靠或軀幹側支撐,令他相當不捨,開啟了他想擴大助人的念頭,於是他陸續加入許多民間團體,如獅子會、青商會,並擔任義警幹部,也在1998年加入新北市一竹慈善會。

「一揚正氣懷慈善、竹引清風播愛心。」一竹慈善會於1992年,在三重地區創會人黃邱好、陳清水、林瑞彬、王仁燦等人發起下成立,以幫助社會角落孤苦急難家庭,凡認同者以每月100元即可助人,參加者多為三重及鄰近市井小民,大家以集腋成裘的方式,集資幫助急需的家庭或個案,目前約有2千多位會員。

號召社群用手指行善

許誥在2017年接任一竹慈善會理事長,任內除了辦理急難救助、清寒獎學金、長期扶助金、捐血活動之外,也帶著會員和幹部,固定到八里愛心教養院,為院生餵食、鋪床、洗澡、剪髮、帶活動等,幾年來從不間斷。

許誥有感於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很多,為避免資源重疊或漏失,建議市府成立人民團體與社會局間的line群組,希望透過相互即時交流,在公部門體制之外,達到即時通報及有效解決的目的,讓社會資源獲得妥善的分配,也不讓受扶助的案家養成福利依賴,使眾人的愛心可以發揮最大效益。

好事大家做1人捐1千

許誥更在2018年和好友發起成立「圓融行善團」line群組,以「1人1千、e指行善」為號召,利用人手一機的方便性,及時提供急需救助的個案挹注,為了客觀公正評估案家所需的適當金額,以及不辜負群組友人的信任和交代,每個通報案件許誥必定和幾位幹部親自訪查,再回報於群組,保證資訊一切透明。

為求永續管理,也希望群組內近300位彼此不相識,「只想行善,不想出名」的群友都有機會參與,圓融行善團堅持每案1人只能捐1千元,而且充滿快閃精神的立刻開案揪團、1個多小時迅速完成捐資,便公告結案並徵信,有些太晚看到訊息的好友,常會抱怨未能及早喊「+1」,一眨眼便錯過了行善好機會。

為人圓夢也得獎無數

除此之外,許誥也加入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成為眾多個案的「圓夢英雄」。他結合義天宮、愛心會、逸龍會等單位,協助社會局為林口社會住宅的「類家庭」(非親屬的組合家庭)添購家具、家電、隱形窗戶等設備,總市值超過130萬元。

種種善行義舉,讓許誥在2019年獲新北市長侯友宜頒發社團永續組「領航金獎」,也於2020年當選新北市好人好事代表,但許誥謙稱:「真正的英雄,其實是隱身幕後、不同行善群組中的每位好友。」

將宮廟資源挹助慈善

2020年3月間,許誥在兄長等人的陪同下,以三重玄明壇管委會名義,捐贈1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政府,由副市長謝政達代表受贈。

許誥表示,玄明壇在父親退休後,改由他們兄弟繼承衣缽,隨著時代演變,兄弟決定暫停宮廟活動,並將所有財務結算,全部捐贈給市府和慈善機構,淑世濟人的方式或許稍有改變,但行善助人的道路會持續走下去。(本文摘自《方寸間最美的人》,遠景出版社)



圓夢英雄 行善是日常

對許誥來說,只要是助人的工作,再忙再累再遠,他也跑得勤快,原因無他:救人如救火,對生命乾涸的個案來說,錢和物資都是及時雨,怎能不快點發動呢?

曾有一位住在三重的黃小姐,因多年前服錯藥,造成休克導致腦部缺氧過久而成植物人,住進蘆洲一家護理之家,市府雖有每月補助養護費用,但家屬仍需負擔部分材料和護理費用,因家貧累積欠下31萬元費用。

許誥在獲悉後,媒合一竹慈善會和永福獅子會及圓融行善團群友共伸援手,短短1小時便募集16萬元,護理之家因同情黃家遭遇,特別予以減半優惠,之後更協助將黃小姐轉至土城另家護理之家養護,讓愛心撞擊出更多愛心。

2018年,一位罹患癌症母親,瘦弱得僅剩皮包骨,兒子又智能不足,受市府安置後,屋漏偏逢連夜雨,租屋處又遭火災燒毀,只得投靠親友,生活陷入困境,許誥獲知後立刻號召群友,以1人1千元接龍方式,及時募集10萬元幫助案家紓困。

2019年,住在板橋區的一位大學生,在宜蘭某大學附近遭酒駕者撞飛重創,造成顱內出血緊急住院手術,許誥在Line群組呼籲群友助人,短短 1個半小時募集了7萬1千元,幫助案家暫度難關。

2021年3月,一位桃園原住民婦人,與柬埔寨來台華人同居生下3名女兒,因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經緊急送醫急救後變成植物人,同居人工作收入有限,且需額外負擔看護費,還有3名年幼子女需教養,許誥在群組PO出後,共募集了12萬元送到案家。

2021年4月,一位年輕婦人罹患乳癌,因需專案進口高貴藥劑,健保無法給付,急需大筆醫療費用,許誥也在圓融行善團群組PO出後,短短幾天共募集了21萬元送到案家。

類此事件不勝枚舉,只要通報到群組,許誥便會實地訪查,在評估案家經濟狀況,並與新北市社會局各社福中心聯繫溝通,了解個案全貌後,再決定挹注的金額,據以發動行善團救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