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樹木之間也是有交際的,它們透過地下真菌網路「樹聯網」交流、轉移資源。生態學家實驗發現,不同種類的樹也會互助,樺樹在夏天透過「樹聯網」傳遞氮、磷等營養物質給松樹,到了冬天換松樹幫樺樹度過難關。科學家繪製了全球「樹聯網」地圖,有助於人類了解森林機制,以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BBC中文網報導,科學家發現,樹與樹透過真菌網路在祕密交流,這些真菌長在樹根裡和樹根附近,對樹木生長至關重要,它們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水分供給植物,植物則給真菌醣類等有機物質作為交換。這個網路被稱作「樹聯網」(Wood Wide Web, WWW)。
專家繪樹聯網地圖
應對氣候變化
生態學家托馬斯.克羅瑟(Thomas Crowther)的團隊,繪製了這種微小真菌在全球的分布圖。團隊採用的樹木數據,來自一百多萬片林地,遍布70個國家地區。
克羅瑟說:「我們發現全球超過60%的樹木,都是透過這種真菌互聯的。」這類真菌能從空氣中吸收並鎖定更多碳,但科學家估計,隨地球變暖,這種真菌會減少,它們會被另一類真菌取代,而把更多碳排放到大氣中,加劇氣候變化。
克羅瑟說,透過全球「樹聯網」,可幫助人們了解森林的內在機制,以及森林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他說,團隊繪製真菌全球分布圖,有助於保持生態平衡,「根據不同地區生長的菌種,森林管理員就知道什麼種類的樹能在什麼地區生長」。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態學家蘇珊妮.斯邁德(Suzanne Simard)研究也指出,樹木間透過根和真菌,彼此交流、轉移資源。
《科學畫報》報導,斯邁德曾做實驗,她種了80棵樹,品種包括樺樹和松樹,她用塑膠袋將樹木包裹住,分別向包有樺樹和松樹的袋中,注入含有放射性碳14和穩定性碳13的二氧化碳氣體,用來驗證兩種樹之間是否有交流。
探測出的碳14和碳13流向表明,樺樹和松樹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且在不同季節,兩種樹之間的碳傳遞量是不對等的。
夏天樺樹幫助松樹
冬天角色交換
夏天時,樺樹向松樹輸送的碳較多,特別是當松樹接受不到陽光照射時更明顯;在秋冬,當樺樹葉掉光的時候,松樹還在生長,它向樺樹輸送的碳就比較多。
這說明了兩種樹是互相依賴的,它們之間不僅有競爭,還有合作關係。樺樹和松樹的交流「語言」中,除了碳元素,還有氮、磷等其他化學物質。而這種地下的互惠共生,就是透過真菌「樹聯網」實現的。
斯邁德花30年研究森林,她指出,樹木透過「樹聯網」不只運送水和營養,甚至可對威脅進行預警,老樹能將經驗傳遞給幼樹,樹還能改變行為,適應環境存活下來;「樹聯網」就像人類的社會網路,甚至在各個中心節點,擁有管理訊息流的母樹,進行內部聯繫,助眾多樹木抵禦疾病、共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