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熟記3要訣 室內也防熱傷害

陳玲芳 |2022.08.09
615觀看次
字級
天氣炎熱,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高達攝氏38度,尤其是中午時段,走在路上就像在烤箱裡,在如此高溫的豔陽照射下,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人次已達774人次,較去年同期423人次,增幅1.8倍。除了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出現「熱傷害」,國健署提醒預防三要訣: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提高警覺。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造成室內熱傷害的主因,最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將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

尤其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身體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狀態,更會加重熱傷害發生,所以,家中若有高危險族群,更要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

在室內避免熱傷害,國健署提醒預防三要訣: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提高警覺。

一、保持涼爽

1. 適度開冷氣降溫或室內保持良好通風

連日高溫炎熱,室內也容易出現熱傷害症狀,特別是住在頂樓、易悶熱環境的民眾更應注意,在天氣炎熱時段,可適度開啟冷氣,並設定在26至27度,如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噴(灑)水,幫助身體快速降溫,避免因室內悶熱環境引發熱傷害。

2. 穿著寬鬆及透氣衣服


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衣領、袖子、褲子等開口處最好寬鬆點,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二、多喝白開水

天氣炎熱,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預防勝於治療,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但若醫囑限制喝水量者,應先詢問醫師。

室內也會出現「熱傷害」,國健署提醒預防三要訣:保持涼爽、多喝白開水、提高警覺。圖/pexels

三、提高警覺

時常注意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及高溫資訊,並使用「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查詢熱傷害預警分級及預防提醒,提高警覺注意室內外溫度變化,及留意自己和家人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尋求協助或送醫。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應隨時關心家中長輩及孩童的狀況,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