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
於基督城大教堂舉辦的「英女王悼念會」,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與佛光人成為佛教代表。圖╱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提供
北島
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左一)帶領佛光僧信,於聖靈大教堂內共同哀掉英女王。圖╱紐西蘭北島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記者王霂陽、曾俊美紐西蘭報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9月8日辭世,享壽96歲,全球紛紛向這位史上在位最長的英國君王舉辦追悼會,屬於英國聯邦之一的紐西蘭也不例外。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宣布紐國9月26日定為一次性公眾假期,並於全紐各地舉行追悼儀式。25、26日,分別在南島基督城及北島奧克蘭各舉辦一場,主辦單位不約而同均邀請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代表佛教界出席。
一生無私奉獻 燃起希望之燈
南島基督城天主教大教堂及市政局,25日在大教堂舉辦「英女王悼念會」(Civic Service of thanks giving for Her Late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偕同高級警長SSgt Anson Lin、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南島協會副協會長張棟,紐西蘭環境保護暨殘疾問題部長Poto Williams、基督城副市長Andrew Turner、基督城市議員Anne Galloway、紐西蘭世界和平鐘組織代表David Bolam-Smith等,共700名政要、宗教、社團、學校代表及大眾出席。
基督城英國國教大主教Very Reverend Lawrence Kimberley主持悼念會,率領進行神聖莊嚴的悼念會。大教堂詩歌班唱誦猶如天籟之音,字字句句表達誠摯祝福,願英女王安息。Lawrence Kimberley大主教表示,感謝英女王的賢明領導,帶領英聯邦國家邁向和平與繁華的景象,「女王一生中無私的奉獻,給世人燃起希望之燈」。Andrew Turner副市長、紐西蘭皇家海軍代表 Grant Boore、皇家英聯邦坎特伯雷區主席Christine Hainstock、基督城主教The Rt Rev'd Dr Peter Carrell、基督城衛理公會主席The Rev'd Andrew Doubleday也在會上致悼念詞。
北島奧克蘭場次,滿信法師偕同北島佛光山監寺如廉法師、妙禹法師、國際佛光會紐西蘭北島協會副會長楊隆乾、副會長容鎮南、顧問Sally Wong、Eva Ho等佛光人,前往聖靈大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參加悼念會。大奧克蘭地區主教Bishop of Auckland,The Right Reverend Ross Bay,聖靈大教堂院長 Dean of Auckland The Very Reverend Anne Mills、移民及交通部長MP Michael Wood等政界、警界、宗教代表等1000餘人出席。The Reverend Ivica Gregurec牧師親自對住持及北島佛光人的出席表達感謝。追悼會現場以YouTube直播,大家透過唱紐國國歌、聖歌合唱、默哀等一系列傳統儀式緬懷女王。
心繫紐國人民 震後給予關懷
英女王和皇室成員一直對紐西蘭關愛有加,與市民有很深情誼。英女王在位70年間,曾到訪南島基督城10次,第一次是在1954年她加冕後的7個月,最後一次在2002年。英女王一直惦記著基督城,尤其發生地震和清真寺槍擊案襲擊後,馬上給予關懷,更派遣皇室成員訪問震後的基督城,市民將與全球人一樣,永遠緬懷英女王這一位時代的標誌者。
女王不僅是世界在位最長的女性君主,亦是促進五大洲和平發展的推動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特地揮筆寫就「仁政仁心」一筆字墨寶贈與英女王,表達對其仁心仁政、推行多元文化、融和各民族和諧發展的感謝。滿信法師帶領南北島佛光人,連續兩日出席佛光山所在城市的追悼會,見證女王的精神品質為大眾所歌頌和傳承,是位有高修養的承擔者,以「同體共生」的服務精神,圓滿人間菩薩的任務。
限定神職座位 見證宗教情誼
在這個世界矚目歷史性的一刻,佛教和佛教徒是站在哪個位置呢?英國國教聖公會(Anglican Diocesan)在奧克蘭市聖靈大教堂的追思會上,安排滿信法師坐在聖堂最前方、名為「Chancel」的右方,這個位置只限神職人員、王室貴族所享有。英女王國葬於西敏寺舉行時,國王查理三世也是坐在「Chancel」的第一個位置。
對此,北島協會第一分會會長Meggan表示,滿信法師獲邀坐在這個位置,是佛教的光榮,同時見證人間佛教和聖公會的善美因緣,是需要被人類看見、充滿活力的宗教友誼,「這份被肯定的重量,是師父們帶領信徒,在接近20年默默本土耕耘,而成就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