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天釋道安】出家人為何姓釋 |2022.10.23 語音朗讀 259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一景。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百家姓,卻有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找不到——「釋」,有誰知道「釋」這個罕見姓氏的來源?姓「釋」的是哪些人?又為何姓「釋」?本文將帶大家一探究竟。佛陀如何稱呼弟子「釋」姓,指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但並不是從印度傳到中國,而是由東晉時期的道安大師所確立的。那麼,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陀是怎麼稱呼他的弟子?實際上,自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出家,直到圓寂前,為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剃度出家,其一生都沒有給弟子們取過一個法名。大家耳熟能詳的「佛陀十大弟子」——摩訶迦葉、阿難陀、舍利弗、須菩提、富樓那、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婆離、羅睺羅,其實都是他們的俗名,而佛陀也是這麼喊他們的。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圖/妙熙當時印度的佛教教團流行「沙門釋子」這個說法,這是起因於印度社會三教九流的修行者都稱自己為「沙門」,佛教為了與外道有區別,就在沙門後面加「釋子」二字,但這跟姓氏沒有關係。既然佛教在印度時還沒有姓氏一說,怎麼到中國就有呢?這是源於華夏子孫千百年來承襲祖先姓氏,並世代相傳的傳統,這也對佛教姓氏的產生造成影響。中國漢傳佛教出家人的姓氏文化,從發生、發展到定型,經歷了俗姓、師姓、釋姓三個階段。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出家。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早期僧人使用俗姓《高僧傳》記載:「朱士行,潁川人,志業方直,勸阻不能移其操。少懷遠悟,脫落塵俗,出家以後,專務經典。」由此可知,中國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出家人朱士行,以及最早的漢傳佛教出家人嚴佛調,都是使用的俗家姓名。可見,最早在漢傳佛教中法名的使用並不普及,佛教姓氏還未出現。依從外僧改為師姓中國佛教史上,翻譯《四十二章經》的竺法蘭,翻譯《般若三昧經》的竺佛朔等僧人,為什麼姓「竺」?這得回溯到佛教傳入漢地之初,朝廷規定只有外來僧人可以修建寺院,所以漢人出家往往是以外來僧人為師。而根據當時的文化傳統,出家弟子的法名須「依師為姓」。法號是出家僧眾使用的名字,剃度後就不再用俗家姓名。圖/資料照片漢末來華弘法的知名大月氏高僧支讖、支亮、支謙三師徒,最具代表性。「支」是大月氏的簡稱,支亮拜支讖為師,支謙又拜支亮為師,所以兩位弟子都師承於「支」姓,在當時被稱為「三支」。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康」姓,康僧會、康僧鎧等都是來自西域康居國的僧人。當他們來到漢地弘法後,漢地就有了「康」姓弟子,如康法朗、康法暢等。佛教正式以釋為姓在眾多的師姓傳承中,「竺」姓僧人最早源於五天竺(即古印度),後來成為漢地僧人中較大的姓氏。前秦時代最傑出的僧人——道安大師,就因拜竺佛圖澄為師,所以也稱竺道安。道安大師不僅承襲了師姓傳統,還透過他的智慧與才華,為佛教姓氏的完善與規範做出了重大貢獻。話說有一年,道安大師前往襄陽弘法,東晉的學士爭先恐後前往拜見。當地名士習鑿齒博學廣聞,以辯才名滿天下。他得知法師抵達檀溪寺後,便登門拜訪。一進門,他就來個霸氣的自我介紹:「四海習鑿齒!」道安大師不慌不忙,面帶微笑地說:「彌天釋道安!」這兩人的對話恰似對對子,「彌天」對「四海」,但「姓」為什麼不是「竺」?根據典籍記載,道安大師當時的法名還叫竺道安,可見他內心是經過一番快速思考的。也許是想到「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也可能是琢磨「四姓出家,同稱釋氏」……至此,漢傳佛教第一次以「釋」為姓,而道安大師便是第一個使用此姓氏的人。出家師父姓「釋」,居士也能隨師姓嗎?當然不可!皈依後,在家居士會有法名,但不可以姓「釋」,因為「釋」姓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同時,也不可加俗姓在前。例如,在佛光山皈依的在家弟子若為「明」字輩,是源於臨濟法脈的譜系規定;而「法名」則是由法師依佛法因緣取的,例如「明唯」。圖/資料照片道安大師在改稱「釋」姓後,他的弟子們也開始使用。在他到達長安弘法,其影響力已擴展到全國,漢地僧人以「釋」為姓,終於得到普及,同時被同屬漢傳佛教系統的朝鮮、日本、越南等佛教界所認同。釋姓的普及,更在日後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僧人,進而形成一系列的「佛教宗譜」——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也都制定了自己的源流訣。因此,「釋」姓堪稱佛教中國化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在家人可否有法名出家師父姓「釋」,居士也能隨師姓嗎?當然不可!皈依後,在家居士會有法名,但不可以姓「釋」,因為「釋」姓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同時,也不可加俗姓在前。例如,在佛光山皈依的在家弟子若為「明」字輩,是源於臨濟法脈的譜系規定;而「法名」則是由法師依佛法因緣取的,例如「明唯」。信眾皈依後,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俗家姓名,只有在參加法會佛事活動時,才稱呼自己的法名。而「明唯居士」則是法師稱呼在家弟子的用語,不必添加俗姓為「李明唯」,也不稱法名為法號。因為法號是出家僧眾使用的名號,剃度後,僧眾就會放棄原來的俗家姓名,而改用法名,隨「釋」姓,這與在家弟子不同。如果在家佛弟子出現法名重複時,會有影響嗎?其實是無妨的,在家弟子的法名並沒有取代俗名,只是一種修學佛法的身分象徵;即使出現重名,並不妨礙日常稱呼。也不需要以世俗眼光,將它複雜化、煩惱化。所謂法名,就是以佛法為精神的核心,以消除煩惱、清淨身心為目的,使身心獲得重生的象徵。 前一篇文章 【繁峙公主寺】凡聖眾相水陸壁畫 下一篇文章 【妙吉祥】 千鉢文殊 諸佛導師 熱門新聞 01狒狒逃走 里長繪路線圖示警2023.03.2402愛的交響爪 萌寵躍上五線譜2023.03.2503狒狒逃亡16天抓到了! 圍捕受傷急救無效2023.03.2704全球首位 76%身障征服全馬2023.03.2605社論--蔡總統出訪與外交策略2023.03.2406【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涅槃圖2023.03.2607一揖,深謝2023.03.2408社論--和與戰的抉擇2023.03.2509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 急診依醫院等級採定額制2023.03.2810《星雲法語》平常心2023.03.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涅槃圖【經典石雕】龍門石窟藝術寶庫【奉佛安僧】剎宇庵堂 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