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義藝師指導學生學習坊間愈來愈少見的「洗石子技法」。圖/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保存與發揚一門傳統工藝,往往需要長時間扎根,為讓傳統工藝後繼有人,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北門農工,合作舉辦「無形文資校園扎根」課程,邀請藝師走進校園傳藝。
為讓傳藝種子在校園能開花結果,文資處邀請泥作技術保存者呂新義擔任講師,攜手文資修復營造專家王順其,一同教導土木科學生學習坊間愈來愈少見的「洗石子技法」,以歷史建築美濃廣善堂的花瓶樣式為主題,從開模、拓印到成果展現,一步步循序漸進將工藝內涵傳授給年輕學子。
為了此次課程,呂新義還親手打造多把各種尺寸的灰匙,展現傳統藝師對專業教學的用心,透過親身示範,引導學生從洗石子技法工具、材料到施作流程都能有深入了解、面面俱到。
王順其在課程中也與學子分享工藝實作甘苦談,鼓勵學生在專業領域努力學習。他表示,文資修復產業需要新血投入,加入修復行列,讓文資修復不只能保存傳統技法,更是一門好出路。
北門農工土木科主任王傑兒表示,學校藉由與文資處合作,除能讓學生了解傳統工藝多元面向,也讓年輕學子在工藝創作上,有機會融入不同元素,為工藝傳承投入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