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涵 創集資平台 挺社會倡議

文/胡雪綾 |2022.12.24
2611觀看次
字級
宋刊本《妙法蓮華經》透過集資成功復刻。圖/貝殼放大提供
助人圓夢,也圓自己的夢。 圖/政大商學院
貝殼放大已成立8周年。圖/貝殼放大提供
貝殼放大集團自2014年開始以顧問式服務,助人將有價值的事放大效應。 圖/貝殼放大提供
「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集資網頁。圖/貝殼放大提供
圖/貝殼放大提供
年僅35歲林大涵,創立貝殼放大已8年。圖/貝殼放大提供

文/胡雪綾

疫情期間,「貝殼放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陸續推動了「ARRC前瞻火箭HTTP-3A 集資計畫」(募集超過2500萬元台幣)、「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募集近2000萬元)、「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募集超過1.8億元)……每個案子都成功形成社會話題。

「群眾集資」產業在台灣已進入第10年,貝殼放大成立至今8年,是目前台灣最具規模的群眾集資顧問公司,並在去年成立子平台「WaBay挖貝」。

各國人士皆響應贊助

迄今,貝殼放大協助超過600件群眾集資專案、累積集資金額超過新台幣42億元、贊助人來自46個國家多達180萬人次,除了成為眾多新創品牌與社會議題的起點,帶動許多產業獲得重啟的能量,也為林大涵帶來多項榮耀,被認為是青年世代深具影響力的創業者,經常接受國際媒體訪問。

一年半前,貝殼放大更成立「WaBay挖貝群眾集資平台」,推動信任價值並鼓勵原創設計與社會倡議型專案,累計集資金額也迅速突破11億元。「我們嘗試為不同產業找到突破的機會,希望能夠為大家開路。」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認為,能成為許多人夢想的孵化器,他覺得很榮幸。

放大有價值事物效應

在成立8周年的記者會中,年僅35歲的林大涵正式對外宣布,包含《科學人》雜誌等近期各項投資的後續計畫,宣告貝殼放大集團正式從群眾集資核心延伸,以投創的形式跨足各界產業,希望幫助有價值的事物持續放大。

「《科學人》雜誌一直叫好不叫座,一度面臨停刊危機,我們與大江生醫林詠翔董事長夫妻共同投資成立新公司,預計於2023年第一季發起大規模集資計畫,展開台灣科普教育的新旅程。」雖然成立貝殼放大看似在「創業」,但林大涵從一開始就有自己想做的事,並不單純只是以賺錢為目的。

開心工作也實踐理想

就像AI趨勢專家李開復所說的:「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因為一直做著自己感興趣、開心、期待、興致盎然的事,林大涵志在幫助有理念、有創意的個人或團隊,藉由網路平台尋求群眾的支持,以實現自身計畫。

這些計畫的領域,包含實體出版、影視文化、社會參與、教育與永續、生活服務、原創產品等,涵蓋範圍廣泛……每年規模不斷衝破新高,更持續引發極高的討論聲量。

原非師長心中好學生

嚴格說來,林大涵擁有聰明的腦袋,卻不是一個典型的「乖學生」。父母都從事教職,林大涵師大附中國中部畢業後,赴日本九州讀高中,一年半後返台卻意外因兵役規定無法返日,便留台就讀師大附中高中部。大學先考上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之後轉讀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都因為忙於社團、連續逃課,最終均未畢業。

2012年,林大涵成為第一批加入台灣群募平台的新鮮人,兩年間經手200多個案例,做出心得也做出興趣,之後因與東家理念不合離開,沒想到同時期許多夥伴也從原公司離職,便推著他「一起做點事」,最後大家決定成立「貝殼放大」。

串連提案者與贊助者

「貝殼放大」的名稱來源,來自英文的「Backer」和「Founder」,意為「贊助者」和「提案者」。林大涵說,貝殼原本就是古代人們交易使用的貨幣之一,Backer-Founder裡的連結線「-」 ,象徵以全方位專業服務,串起不同領域的人事物,用群眾的力量,讓有價值的事物,得到更好的機會,放大夢想的價值和影響力。

像動畫電影《魔法阿媽》陪伴台灣7、8年級生走過童年,更是首部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經手的4K掃描數位修復動畫電影。王小棣導演於2020年發起「《魔法阿媽》23周年電影數位修復發行集資計畫」,成功獲得超過5600人參與支持。

「過去從來未曾想過,『群眾集資』對於製作團隊與觀眾之間,原來能夠成為如此重要的媒介……」讓喜歡這部作品的群眾,有機會更深入參與,創造社會的共同回憶,整個過程令王小棣導演印象深刻。

讓冷門案也回響驚人

又如與聯經出版合作「《妙法蓮華經》國寶級珍稀宋刊本復刻計畫」,復刻出版《妙法蓮華經》為國家圖書館重量級國寶藏品,是世上極為珍稀的宋刊小字梵夾本,為還原早期經文面貌,專案於今年4月進行集資預購,獲得1775人贊助、總集資金額超過千萬元,回響驚人。

另外,位於淡水的「齊柏林空間」共創計畫,也在齊柏林導演2017年離世後,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於2018年藉由群眾集資設立場館,典藏齊柏林生前超過30萬張空拍影像作品、推動環境教育,繼續帶領著更多人的心與眼,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計畫也獲得超過8000人參與支持、順利募集超過2000萬元。



挖貝

促進社會共好

貝殼放大集團於去年4月成立「 WaBay 挖貝群眾集資平台」,以促進產業共好為目的。除為提案者提供實用的後台系統與獎勵方案,也特別鼓勵原創設計與文化內容和社會參與型專案,為贊助者把關集資計畫該堅持的信任與責任。

林大涵十分感謝成立8年來,集資人對貝殼放大的「信任」,讓WaBay挖貝上線一年半以來,包含站上連動專案迅速累計超過11億的集資金額,也曾在國際矚目的烏俄戰爭時上架「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累積新台幣1.8億元的集資金額、共5萬6130人次參與,幫助台灣人民藉由群眾集資的方式親身參與國際事務,也讓烏克蘭民眾有機會認識台灣人熱愛自由的精神。

面對平台快速成長,林大涵說,未來WaBay挖貝將秉持透明公開負責的態度,持續為贊助者把關,也將進行提案者的合作方案調整,務求讓群眾集資平台成為「贊助者」與「提案者」的最佳橋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