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育兒 讓孩子從小愛地球! 文/陳維婷 |2023.01.14 語音朗讀 98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地球的未來關係著孩子的生存環境。 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嬰幼兒最好選用無色無彩圖的安全餐具。圖/123RF不少年輕媽媽樂於使用布尿布和尿布兜。圖/123RF何妨接收親友的二手玩具和童裝。圖/123RF綠色育兒已逐漸被年輕父母們接受、採納。圖/123RF落實環保生活,媽媽應該以身作則。圖/123RF 文/陳維婷「綠色育兒」的概念,愈來愈被年輕世代接受,也涵蓋了家庭生活的各個面向,然而對於不同程度的綠色育兒,究竟該如何採行實用性的育兒指南呢?在城市過度開發下,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環境,當人類向地球索取太多的資源,就會導致環境開始反撲,進而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重大危害,這時,人們才驚覺「地球病了」的事實。為今之計,唯有趕快透過環保生活,減少對環境的傷害,避免資源浪費,才有可能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而實踐,就從低碳生活開始,提倡重複再利用、二手永續,一步一腳印地讓家園重回過去藍天白雲的光景。「零負評女神」林依晨,在2021年10月正式升格為新手媽媽。沉浸在為人母喜悅的她,在公布喜訊時,也不忘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有感於現今過度汙染的生態環境對於眾人的影響,「我的母嬰用品已幾乎準備妥當,95%以上是親友們轉贈的二手貨恩典牌,也使用布尿布,所以先婉謝大家想送我東西的好意,我們一起節約資源。」林依晨並呼籲大家一起重視環保,給自己或未來的世世代代,一個健康且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可以想見,林依晨對環保育兒已有明確做法,至於一般媽媽若也想加入環保行列,究竟在照顧嬰兒的當下,該如何兼顧友善地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環保即生活,只要注意以下的食、衣、育樂,也能成為環保尖兵,並讓孩子從小在生活中慢慢培養環保好習慣。安心食材 健康餐具鑑於食安問題頻傳,不少消費者開始採購有機食品,但並不是所有的有機食品都是健康掛保證。事實上,烹調的方式以及餐具的選購,才是吃得安心的保證。譚敦慈表示,烹調方式建議清蒸水煮,且確實清洗食材再烹調,就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至於嬰幼兒餐具的選購,嬰兒奶嘴須選用醫療用矽膠材質,以防廉價的奶嘴釋出塑化劑後,被孩子吃進肚。此外,切勿迷戀色彩繽紛的餐具。許多家長看到亮色系、卡通圖案的餐具,就會愛不釋手而出手購買,但是顏色鮮豔的餐具,需要定色劑與顏料定著,其中不免含微量重金屬,長期使用很可能會釋出影響身體危害的物質,建議選購使用無色餐具即可。另外,需留意餐具的使用周期,建議選購經久耐用,能從寶寶時期用到學齡階段的多功能性產品,以防過於迷你、實用性不佳的餐具,待孩子稍加成長後,因無法使用只好丟棄,造成資源的浪費。譚敦慈自家的餐具,皆使用食品級304不鏽鋼(合格者會標示「CNS304」),讓餐具可以與食品接觸,不產生危害身體的重金屬。同樣,建議選擇食品級矽膠產品,較能耐高溫,是相對安全的材質。接收 二手衣物玩具具有環保概念的家長,會減少嬰兒衣物的購買,因嬰兒成長速度很快,不需過度採買,若能接手親友們的「恩典牌」轉贈,就是具體落實環保生活。如果必須購買新衣服,則儘量選擇「有機棉」的材質,避免衣物上的殘留化學物質,透過人體皮膚吸收,造成肌膚過敏。由於孩子活動量大又容易流汗,天然棉質衣物,較具透氣、快速排汗等功能。若衣物的材質為化學纖維類,應儘量不與肌膚接觸,建議當成外衣穿搭。此外,近幾年也興起提倡使用環保布尿布,只要正確清洗就能重複利用,也能向一次性商品的紙尿布Say NO!為孩子挑選玩具,切勿因為孩子喜歡就購買,首先檢視是否有「安全標章」──其大小、形狀、顏色漆料、玩具內的塑化劑、重金屬皆符合安全規範,就算孩子含在嘴裡也不必太擔心。同樣,玩具的零件也務必牢固,否則零件鬆脫後,孩子恐會吞下肚。再者,可透過親子一起動手循環再造,把家中不要的舊玩具或廢棄紙箱進行改造,讓孩子動手試試,能刺激腦部的發展外,也能在改造過程中獲得許多的樂趣。在清潔身體方面,寶寶通常用清水清洗乾淨即可,若選擇沐浴用品,應儘量選擇無香氣產品,避免有機物質滲入肌膚。綠色生活身體力行改變環境需要每個人身體力行,即使是孩子,也能從小培養、教育。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們的以身作則,皆會潛移默化孩子的行為。挑品永續品牌創辦人張倞菱說,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做什麼事,孩子就會學習、模仿,環保意識也會不知不覺地培養形成,比如:買東西時減少包裝、隨手做好垃圾分類、出門自備餐具、捐二手衣物……等。若想逐步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可透過以下2種活動在孩子心中扎根:1.閱讀繪本.資訊分享家長可以時不時與孩子分享,綠色資訊或環境生態的時事新聞,如:某地方發生山火及冰層融化等情形;若年齡還小,家長可以利用讀本的方式,把繪本裡的故事情節、鮮明圖畫,敘述給孩子聽,讓孩子對於環境生態有初步的認識。2.參與體驗活動帶孩子一同參與環保體驗活動,如:海邊淨灘、淨山、耕種體驗等等,透過接觸大自然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然資源得來不易,守護地球刻不容緩。(本文節錄自「媽媽寶寶」網站) 前一篇文章 節能新規定 航運業超前部署 下一篇文章 英式慈善惜物 驚喜中挖寶 熱門新聞 01肌少症無法治療 補充蛋白質、多運動可預防2023.06.0502小約 第12度闖進法網4強2023.06.0803【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2023.06.0404芒種養生顧腸胃 消積去溼靠四神2023.06.0405電子垃圾轉廢為寶 各國出奇招2023.06.0606【愛植栽】端午艾手作 ── 炎夏必備防蚊止癢艾草膏2023.06.04073D 紙雕 從舊書彈出說故事2023.06.0708社論--大陸經濟數據造假問題2023.06.0509大樹小栽2023.06.0410金毛菊如暖陽2023.06.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友善賞鯨2.0 今夏開跑賞鯨規範明確 卻忘了船舶噪音自行車 疫後綠色復甦驅動力種一棵會發光植物尋找永續能源ing 南美新創便利照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