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也會長腫瘤 長庚質子治療免摘眼球

陳玲芳 |2023.02.02
434觀看次
字級
記者會合影,自左至右為放射腫瘤科醫師王俊傑、眼科部部主任黃奕修、病友賴小姐、長庚視網膜科醫師周宏達、林口長庚副院長吳俊德。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9歲賴小姐家住台中,自三年前開始注意到右眼看線條有些扭曲變形,但似乎又還看得清楚,因此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數月不見改善,才至中部醫學中心檢查,赫然發現眼中長了一顆腫瘤,被轉送至林口長庚醫治。

長庚視網膜科周宏達醫師檢查後,確認為罕見的眼內黑色素惡性腫瘤,馬上安排由放射腫瘤科王俊傑醫師進行一周的質子放射治療。目前治療已屆滿兩年,除腫瘤順利獲得控制,無需摘除眼球,視力扭曲狀況也獲得改善,且完全恢復到1.0。

林口長庚眼科部部主任黃奕修表示,一般黑色素瘤較常生長於皮膚,但因眼睛也有黑色素細胞,因此黑色素瘤也有可能在眼球內或眼球周邊生長。眼球黑色素惡性瘤可怕之處,在於只要腫瘤超過0.3公分厚度,就有能力轉移,且早期轉移無法偵測,即便眼球摘除,都無法降低病患死亡率。

所幸眼內黑色素瘤發生比率極低,歐美每千萬人每年僅有約50至60位病人,相較白種人,亞洲人發生眼內黑色素瘤更為罕見,根據統計,亞洲每千萬人每年發生率低至2至6位。

「但因為病人少,台灣專精此領域的醫師不多,眼腫瘤病人求診之路特別艱辛!」林口長庚眼科醫師周宏達表示。腫瘤初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可能只有持續的看到閃光以及飛蚊症,因此很多時候病人經過數個月檢查、轉診再轉診,終於確認診斷時,腫瘤厚度已超過1公分,錯過黃金治療時機。過去治療原則往往是看到腫瘤就將眼球摘除,病人幾無保留眼球及視力的機會,且外觀可能受到大幅影響。

林口長庚副院長吳俊德表示,林口長庚啟用質子放射治療中心已邁入第八年,累積寶貴治療經驗。放射腫瘤部副部主任王俊傑說,質子放射治療則像標靶導彈,可以準確到達指示位置後,再一次把能量釋放,在控制腫瘤的同時,也保留周邊正常組織,大幅降低傳統放射線的輻射副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