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湯圓分不清? 原來差異是這個

趙奕寧 |2023.02.03
2699觀看次
字級
圖為傳統元宵製作體驗。圖/中新社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習慣「吃元宵」,代表「團圓」之意。元宵節吃元宵、冬至吃湯圓,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習俗,兩者外觀皆是圓形,也都包有內餡,它們是一樣的食物嗎?其實不然!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不僅象徵著春天的到來,更是傳統定義的新年最後一天。元宵節這天,大家都會吃元宵,象徵花好月圓、闔家慶團圓,而冬至吃的湯圓則是有添歲含意,千萬別吃錯。

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粉內裹餡料製成,容易讓人誤會湯圓等同於元宵,但兩者還是有差異。

元宵先將餡料做好,沾水後放進裝有糯米粉的竹篩中,搖動竹篩使餡料滾動沾附糯米粉,反覆進行數次、讓元宵逐漸成形。

元宵放在竹篩裡滾上糯米粉,以傳統技法製作元宵,更具年節氛圍。圖/中央社

製作過程中須反覆噴水裹粉,搖動竹篩直到元宵大小適中,甩動力道講究均勻,裹粉扎實才會好吃,比起湯圓製程更費功。

為了將元宵裹粉成形,使用的餡料必須是凝結性較佳的偏硬甜餡,如豆沙、芝麻、花生、棗泥、果仁等。元宵吃法多變,除了常見的水煮,也可煎、蒸、炸、烤、拔絲。

湯圓製作方式是將溼糯米粉揉成糰,再塞入內餡,餡料甜鹹皆可。元宵口感較扎實有咬勁,外型雖以圓形為主,但較不規則;湯圓因含水量較高,口感細膩、黏口。

湯圓因含水量較高,口感細膩、黏口。圖/記者張睿杰

國健署提醒,元宵外皮使用糯米粉,屬澱粉類,以芝麻包餡為例,約莫吃4顆(280大卡)就等同於攝取1碗白飯,若再搭配甜湯食用,熱量就接近一頓飯,因此,若當餐有食用元宵,其他澱粉主食記得要減量。

有包餡的元宵含糖量已經很高,建議可用清水煮熟食用取代甜湯,或加入天然食材如紅棗、桂圓提味。

若烹煮鹹元宵時,可加入新鮮蔬菜,如高麗菜、白蘿蔔等,熬煮鮮美湯頭,取代油炒爆香的烹調方式,減少油脂攝取。

元宵外皮由糯米粉製成,因此腸胃不適者攝取過多,易消化不良;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攝取時也應注意份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元宵節吃元宵,謹記上述原則,一起健康養生慶元宵,其他元宵節習俗還包括提燈籠、放天燈、猜燈謎、賞花燈等活動。

點燈、掛燈籠有「避邪平安」之意;放天燈相傳是為了躲避盜匪,互報平安而施放信號,因此又稱祈福燈或平安燈。

元宵節習俗包括吃元宵、提燈籠、放天燈、猜燈謎、賞花燈等活動。圖/新華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