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3.03.15
3514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1

曾家慶是新竹縣光明義消救護分隊的創隊元老,累積服務時數2832小時,2022年獲頒「全國救護志工菁英獎」;經歷各種災難現場、看盡人生無常,讓曾家慶覺得更應把握每一刻,做有意義的事,讓人生更豐富,他認為:

「災難有很多種,對社會冷漠也是一種,期許自己用更開闊的心胸去關懷、溫暖社會每個角落。」

2

劉妙珍7年前加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擔任義工,同步照顧洗腎的丈夫;丈夫離世後,她更深刻感受「要幫助老人好好生活」。62歲的她以一對一的方式,服務其他長者,劉妙珍認為,「老老照顧」讓生活更踏實,她說:

「自己生活不寬裕,因此更能同理弱勢者的處境,幫助長輩我獲得更多,不會陷入負能量。」

3

10年來,藥師趙偉正一直幫嘉義縣新港鄉的弱勢、失能者送藥,去年12月初他在送藥途中,卻心因性休克身亡,被發現時還緊抓藥袋;在這幾年送藥的路途中,他常自摔、進出加護病房,但為了讓民眾早點拿到藥,趙偉正始終樂此不疲,他的理念是:

「不求回報,走入民眾家裡發現協助需求。」

4

杜清祥原本在國軍野戰單位服役,20多年前退伍成為全職藝術家;他以「一紙成形」創作,因有別於傳統摺紙技法,還曾被工藝界摒除在外,但這20多年來,他已受邀舉辦多次展覽,還被譽為「紙藝術達人」。杜清祥認為:

「不一樣並不代表錯誤,有時打破既有的思惟,才能帶來進步的動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5

儘管先天右耳失聰,陳揚仍不減對音樂的熱愛,他5歲學琴、8歲譜寫第一支廣告曲、15歲出版鋼琴作品集並舉行發表會;他除了創作〈魯冰花〉、〈桂花巷〉等電影主題曲,也為雲門舞集舞作《薪傳》作曲,被譽為「永遠的音樂頑童」。陳揚說:

「上帝摀住我的一隻右耳,卻在靈魂埋下音樂的種子,讓我一輩子與音樂為伍。」

6

住在卡達的穆夫塔(Ghanim Al Muftah)患有尾部退化綜合症(CRS),天生沒有下半身,但他在被霸凌的環境中,催生出樂觀的個性,他主動將自己身體狀況分享給同學,同時也不斷訓練雙手,堅持不坐輪椅而是用雙手代步。穆夫塔認為:

「帶著包容跟尊重,我們能在同一個屋簷下一同生活。」

7

中國大陸山東臨沂有位婦女任紅梅,去年5月她在兒子王任飛離世後,自學3D列印和建模,接手兒子開的模型配件網路商店,為有需求顧客訂製模型,她還以兒子的名義設立一個基金,來資助想求學的孩子。紅梅表示:

 「想念兒子也不能天天坐著感傷,做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也是為了幫助到別人。」

8

高雄市鳳山區國興街口每個月有一次「免費市集」,發起人謝和芸提供擺攤平台,民眾帶來衣物、書本、有機蔬菜等,有需要即可自取,讓資源進入善的循環,還有餐車犧牲周末生意,現煮麵線焿跟大家分享。謝和芸強調:

「免費市集單純是『需要』與『不需要』的交流,以禮物經濟的概念出發,延長資源的壽命,尋求環境永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