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嶼。圖/基市府提供
【本報基隆訊】有「台灣龍珠」美稱的基隆嶼,今年將在4月1日開放登島旅遊,每天限1200人總量管制,沿步道登頂可遠眺「基隆海檻」,是島上獨有的特色景觀。近日「海水淡化處理系統」完成,島上用水可自給自足,靠漁船接駁運水的時代宣告結束。
基隆市政府指出,基隆嶼為重要漁場與休閒觀光場域,島上及周邊大小島礁,皆為火山生成之島嶼,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與海洋資源。海拔189.3公尺的「基隆島」燈塔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
島上有很多台灣特有種植物,除了春夏季鐵炮百合,秋季金花石蒜,還有神秘的11個和基隆有關的故事吸引民眾探尋,還可以欣賞7個以基隆為名的植物。
基隆嶼面積約24公頃,狀如鯨魚,與棉花嶼、彭佳嶼及花瓶嶼為基隆外海四個火山島嶼。從基隆,鄰近的北海岸,東北角海岸線上都可以看到外海最顯著的地標。
在基隆嶼,不管環島步道或登山步道都經過市府嚴格把關,非常安全。圖/海洋及農漁發展科提供
今年從4月1日起開放至10月31日,每日開放登島上午8時至下午5時;去年登島逾5萬人次。以前基隆嶼島上用水都透過基隆區漁會協調漁船接駁運水,產發處長林鼎超說,今年「海水淡化處理系統」正式點交,基隆嶼的用水將會自給自足,符合節能減碳的潮流,也開啟基隆嶼觀逛的另一個賣點。
基隆市政府表示,大部分的島嶼若要開放,「水」的供應是一個大難題,2年前產發處委託工業研究院建立海水淡化處理系統,供應民生用水,順利趕在開放前正式啟用。
海洋及農漁發展科指出,基隆嶼每日登島人次以1200人為上限,以每人登島使用2.5公升,一天所需3000升計算,海淡系統2小時就可以產出一天所需的用水量,十分充裕,也可免去舟車勞動的運補,和常常調度不到船的窘境。
開放前踩點時晴空萬里,漫步島上格外愜意,不管是環島步道或登山步道都經過基隆市政府嚴格把關,非常安全。特別的是,島上有福德正神和觀音廟可參拜,祈求風調雨順,景點如南田上等兵殉職碑、隧道、用鵝卵石堆砌的碉堡、停機坪、基隆嶼8號、燈塔等都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