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項調查發現,國人冰箱管理不良,導致食物腐敗,平均每周丟掉價值六十六元的食物,推估全台七百五十萬個家庭,每年丟棄的食物價值達二百五十八億元,可讓二十二萬三千個學童吃二十年的營養午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和保鮮盒業者進行「國人食物保鮮認知與行為」調查發現,國人冰箱管理觀念差,九成的民眾買回食物後,沒有先清洗、分類,便用塑膠袋、保鮮膜就往冰箱塞,導致食物變質
;九成二曾有丟食物的經驗,其中七成因放太久,無法判斷食物是否新鮮而丟棄。更有一成民眾每月要丟掉食物三次以上。
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以每個家庭每周的採購成本,乘以平均的丟棄比率,推算台灣每個家庭每周丟掉的食物成本約六十六元,合計全台七百五十萬個家庭,平均一年要丟掉二百五十八億元的食物。
蘇秀悅說,愛惜糧食雖沒錯,但不是鼓勵大家不分衛生與否,將冰箱食物統統掃下肚,如果冰箱管理不良,食物可能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腸炎弧菌、肉毒桿菌等,輕則噁心、嘔吐,重則食物中毒。
蘇秀悅指出,應定期注意冰箱溫度,冷凍室維持在攝氏零下四度到零下七度,冷藏室攝氏零度到五度,冰箱最多放到八分滿,讓冷空氣可以流通,維持冰箱冷度。
熟食放在上層,生食放在下層,以免生鮮食物的血水外溢,污染下層熟食。食物進冰箱前,應該先清潔食物,依照每次食用份量分裝,避免重複解凍,孳生細菌,使用密封工具也可避免交叉感染,延長食物保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