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圓寂 總統、六都首長深切哀悼 江俊亮 |2023.02.06 語音朗讀 152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奉厝儀式,僧信弟子感念他對佛教、對眾生的貢獻。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記者江俊亮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5日圓寂,總統蔡英文表示深切哀悼,並推崇大師努力推廣「人間佛教」及在文化、教育及慈善等領域上的貢獻,相信大師的慈悲友愛及「弘法利生」精神將永存人間。總統6日在臉書表示,大師安詳離世,她要表達深切的哀悼。大師是許多信眾的重要心靈寄託,對於大師的離去,讓人感到不捨,祈願大師服務奉獻的精神,持續長流。圖/劉學聖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6日上午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大師在眾弟子的念佛聲中,化世圓滿。大師生前曾表示,「我沒有病,只是活動比較不方便而已」、「我的內心,自由自在,我很歡喜」、「來世還要做一個和尚」。高雄市長陳其邁6日上午11時前往佛光山弔唁,對於大師的離世,表達沉痛與哀悼。他說,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 以共修淨化人心,聞聲救苦,在文化、教育、慈善事業等方面,獲得舉世敬重,祈願大師續佛慧命,乘願再來。高雄市長陳其邁(右2)6日上午11時前往佛光山弔唁,對於大師的離世,表達沉痛與哀悼。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除了總統發文弔唁之外,各縣市首長也分別在臉書發文表達哀悼。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大師曾說,「思想要國際化」、「學習要現代化」,並說「做事擔當要有勇敢心,和人相處要有恭敬心」,這都是我們應當時時謹記的智慧。蔣萬安指出,今年一月,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與他討論「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的佛光山燈區,也帶來大師的墨寶「仁和安康,富樂吉祥」送他,這是他所希望看見的台北,也是他期待的城市精神樣貌。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臉書表示,星雲大師是一位令人景仰的慈善家、教育家、文學家,行誼與風範深植人心,在全國各地從事急難救助、扶老育幼,濟弱扶貧不遺餘力;在星雲大師的帶領下,佛光山就是台灣一股穩定人心、安定社會的重要力量。侯友宜指出,在大師訓勉的慈悲語錄中,他永遠記得「不忘初心,不請之友,不念舊惡,不變隨緣」這段智慧法語,是留給台灣的瑰寶。感謝大師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付出,相信大師的智慧與慈愛,將持續散播在社會各個角落,繼續為台灣傳遞正向能量。1997年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籌畫「慈悲愛心列車」活動,走上街頭呼籲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會。圖/ 資料照片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大師的肉體雖然已經逝去,但他的盛德與遺教卻值得我們不斷緬懷、學習。大師推廣的「人間佛教」,主張結合現代生活,濟世度人,廣獲民眾的認同,讓我們的心靈得以昇華,社會也更加和諧。張善政並引用《六度集經》四句偈:「言行相扶,明猶日月,含懷眾生,成濟萬物」,表示這個偈子不僅可以代表大師的思想,更是他一生最好的註解。圖/ 資料照片台中市長盧秀燕指出,大師推行三好運動,勸戒世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長期為台灣社會帶來一股善良、堅定的暖流,感謝大師為世界留下的珍貴資產,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靈寶藏,祈願大師早日乘願再來,繼續度化世人,弘揚人間佛教。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大師一手創立佛光山,畢生努力弘陽佛法,廣結善緣,對佛法及淨化人心的貢獻有目共睹,感念大師慈悲,時刻體現菩薩道,如今已功圓果滿。前高雄縣長楊秋興也在昨日上午前往弔唁,他含淚表示,自己曾陪大師到揚州祖庭、瑞士等地弘法,發現「大師太偉大了,可以將佛教傳到世界五大洲,應該是當今佛教第一人!」他說,大師對他有深遠的影響,如今大師圓寂,令人不捨。前高雄縣長楊秋興曾陪星雲大師到揚州祖庭、瑞士等地弘法,6日上午前往佛光山弔唁。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前一篇文章 沈春華憶述大師贈的「一碗麵」 頓悟「簡單面對人生」 下一篇文章 本周2波東北季風轉折 13日大陸冷氣團南下 熱門新聞 01愛的交響爪 萌寵躍上五線譜2023.03.2502狒狒逃亡16天抓到了! 圍捕受傷急救無效2023.03.2703全球首位 76%身障征服全馬2023.03.2604【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涅槃圖2023.03.2605社論--和與戰的抉擇2023.03.2506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 急診依醫院等級採定額制2023.03.2807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3 訶梨勒2023.03.2608社論--忍辱負重促進兩岸和平2023.03.2609烏托邦之愛2023.03.2610吃毛豆補充蛋白質 中醫師、營養師都推薦2023.03.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MLB/砸重金簽約延攬 韋蘭德傷兵名單開季MLB/法官首打席開轟 洋基新球季開門紅總統抵紐約 AIT主席接機 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活動 邀視障者體驗管風琴魅力清明連假南部訂房率飆8成 國道、省道留意管制措施史博館受贈林玉山畫作58件 展示《黃牛》修護成果 作者其他文章畢卡索離世50周年 紀念展致敬南華台印論壇 探究那爛陀文明南部水庫乾涸 春雨難解旱象香林神木 變年輕了中部美展 17歲學子獲首獎福森號首試車 火車迷沿途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