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大師 趙怡:是我一生遇到見最偉大的人物

王淑芬 |2023.02.06
4255觀看次
字級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感佩大師用文化、教育、慈善及共修讓佛教走向群眾,這是千載難難遇。圖/莊佳穎

【記者王淑芬、李生鳳高雄報導】「大師是我一生遇見最偉大的人物!他是傳教者、慈善家、教育家。」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說,大師讓佛教突破窠臼、深入基層做了很多貢獻,他感佩大師用文化、教育、慈善及共修讓佛教走向群眾,這是千載難難遇。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圓寂,各界弔唁人潮不斷,有佛教僧信、教界代表,還有政商領袖陸續到讚頌會場弔唁,民眾緬懷大師的的事蹟,讓他們感念不已,不少民眾傷心落淚,

中華福報推廣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順章偕共修弔唁大師時傷心不已,夫妻感念大師教導他們人生智慧。陳順章說追隨大師約40年,大師教導讓他們看到人生的希望,視大師如同父親,當然不捨大師驟然離開。

圖/記者王淑芬

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表示,星雲大師這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祈願大師乘願再來,讓佛法布滿娑婆世界,他發願生生世世跟隨大師。

圖/記者莊佳穎

趙怡於下午追悼大師,他說帶著沉痛的心情,但也為大師歡喜可以離苦得樂。他說,「大師是我一生遇見最偉大的人物,他是傳教者、慈善家、教育家。」大師讓佛教突破窠臼、深入基層,讓佛教改革是千載難遇的機會。

他推崇大師的影響力不限台灣、兩岸,全球華人社會都受到影響,尤其人格特質令人景仰,從一個揚州的小和尚來到無親無故的台灣,從偏鄉一步步走到佛光山發揚光大佛教 ; 重要的理念是用文化、教育、慈善再帶領大眾共修,將佛法深入淺出及生活化,不斷的光大。

大師驟離固然令大家悵然若失,大師駕鶴西歸必然會乘願再來。

趙怡表示,「不朽的精神永存」才是大家要繼承的,在既有的制度及組織上,志業永續。

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也來弔唁,感念大師無私的精神,他的風範德行用佛法、心法教導眾生並導正觀念。大師生活化的佛教教意得以淨化人心,弘法度化很多信眾。因為和佛光山有諸多交流,多次受邀參加佛教論壇及三壇大戒等,果東法師推崇大師寬闊的胸襟,有膽識、氣魄,不管是順境、逆境都能從容自在,大師典範長存。

圖/記者莊佳穎

另外,教界追悼代表還有靈鷲山教團創辦人心道法師、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等人,淨耀法師說「星雲大師走到哪,就像佛陀走到哪,智慧的火炬就到哪」,大師的作為給予末法時代的修行者莫大的信心。

嘉義市長黃敏慧偕前立委黃昭順及前立委吳志揚追悼大師。黃敏慧說「大師是我人生重要的導師」,他慈悲、智慧引導她的人生路途,不時給予鼓勵勉勵讓她心存感念,時時奉行大教誨,大師的風範是台灣一股重要的力量。


圖/記者莊佳穎

感念大師的教化,來自各地的佛光人一波波、川流不息的到讚頌會場追悼大師,緬懷大師的給予人生的啟發。

圖/記者莊佳穎

移民加拿大逾60年的楊建勝帶著孫女弔唁大師,他說,曾多次到美國西來寺參加大師弘法,大師的開示啟迪他的人生智慧,數十年來奉行不渝。

星雲大師圓寂讚頌會場整天梵音繚繞,法師讚頌不斷,各界弔唁人潮接踵而至,不捨一代高僧驟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