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 十種幸福之道──勝鬘經十大受3】 欣賞世間萬物 享有比占有更寶貴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文殊變相之菩薩
文/星雲大師

(三)處眾不恚

勝鬘夫人在佛前立誓:「佛陀,我從今日開始,一直到覺悟成佛,對於一切眾生,絕不生起一念瞋恚的心。」處眾不恚,就是跟大眾相處的時候不要常常生氣。意義有四點:不瞋人過、不恨人非、不念人異、不害人順。

1.不瞋人過

不瞋人過,指對別人的過失不要生起瞋心,要慈愛護念。有些人在跟人相處的時候,經常顯出很生氣的樣子,比方說見到有人進來,就沒好氣的說道:「你是來幹什麼的?」「我們這裡在辦公,出去!」像這種態度,都是「相撲雞」的性格。

有一次,我去參觀美國一所大學,才踏進門,屋子裡走出來一個美國人,他態度柔和地問我:「有什麼需要我服務的嗎?」我覺得這句話很了不起,時常有給人幫助,給人服務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生存,是仰賴社會大眾所給予的,我們應該感謝大眾,對別人只有感恩感謝,沒有生氣、發脾氣的理由。而且,人有瞋心,就會失去做菩薩的資格。聲聞法以貪心為大患,一起貪染,就難於出離世間;而菩薩以瞋心為大患,一有瞋心,就不能攝受眾生。所以大乘菩薩六度法門當中,以忍辱波羅蜜防治瞋心,以慈悲心對治瞋恚。

2.不恨人非

不恨人非,是要包容與我們有種族、地域、信仰等差異的人,即使是曾經犯下過錯的人,也不排斥、輕視他。與眾相處怎樣才能不生氣,不惦念他人的過失呢?我提倡「你好我壞、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四點,作為人我相處之道的參考。

例如,晚上出門,回家比較晚,家人瞋怪我們這麼遲回來:「真是莫名其妙!」我們趕快說:「是的!我莫名其妙,這麼遲才回來。」

如果他再責怪:「幾點鐘了?真是豈有此理!」趕快說:「是的!真是豈有此理。」

「你混蛋!」

「是的!我混蛋。」能夠這樣不恨人非,並且肯自我認錯,就能解決問題。

3.不念人異

這個世間是一個森羅萬象,千差萬別的世間,即便是一雙手,手指頭伸出來也不一樣長短,更何況是其他呢?允許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才能有圓滿包容的人生。比如天主教和佛教不同,但是彼此應該互相尊重;男人和女人的長相性格不同,也要互相尊重。

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家人,都是有緣人,怎能不相親相愛呢?應該要包容彼此習氣與性格上的差異。其次是鄰居,中國有一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與鄰居友好,平時能相互照應。對於同事也要互相幫忙,不能認為同行是冤家,同行更應該相親相敬。譬如你教書我也教書,你寫文章我也寫文章,你做商人我也做商人,互相提攜,資源共享,才能提升生命的品質。

4.不害人順

不扯後腿,不破壞他人的好事,進一步隨喜功德,在大眾中才能受人歡迎。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偉大,是因他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彌勒菩薩曾說:「天下都是有緣人,相敬相親,怎不滿腔歡喜!」縱使我們在世間上,在人群裡有很多的不滿意,很多的冤枉、委屈和挫折,甚至受人排擠。不過,自己要有廣大的心胸來包容,用深入的眼光來透視,更重要的是不要嫉妒別人的好。

與人相處須處眾不恚,處眾不恚應做到不瞋人過、不恨人非、不念人異、不害人順。

(四)他有不妒

勝鬘夫人於佛前立誓:「佛陀,我從今日開始,一直到覺悟成佛,對於眾生莊嚴的色身以及所有福樂,絕不生起一念嫉妒的心。」他有不妒,意義有四點:不妒人喜、不毀人譽、不謗人有、不忘人苦。

1.不妒人喜

內在嫉妒的情緒表現於外在的形象,就是人喜我不喜、人榮我難過,甚至嫉賢害能、障礙善事。像提婆達多嫉妒佛陀領導僧團,受到廣大群眾的恭敬供養;六祖惠能大師得法,惠明不服,連夜追討衣鉢和袈裟。

佛經裡有一個譬喻,大雄寶殿的大磬嫉妒高高在上的佛祖,大磬向佛祖抗議:「佛祖,你是銅做的,我大磬也是銅做的,同樣是銅做的,為什麼信徒為你燒香,獻給你鮮花、水果,還要禮拜?說什麼『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這實在太不公平了。」

佛祖聽了,告訴大磬:「大磬,你不可以這樣想,你知道嗎﹗當初我這個銅要雕刻成佛像的時候,耳朵多了一點,就挖呀、刻呀;鼻子高了一點,搥呀、打呀,我是經過了千錘百鍊,種種的忍耐,才成為現在的佛祖,受到大家的恭敬禮拜。而你這個大磬,一點修養都沒有,看到我稍微得到信徒的尊敬就嫉妒,你看!人們才輕輕的敲你一下,你就嗡嗡嗡地叫起來。如果你也想得到信徒的恭敬,就不可有嫉妒心。」

2.不毀人譽

不毀謗他人的榮譽,這句話說來容易行來困難,因為人有講是非的習慣,有嫉妒的習氣。

在佛陀時代,就有外道利用戰遮女陷害佛陀,還教唆孫陀利女來破壞僧團。今日的社會則有報紙、電視等媒體,喜歡妖言惑眾,製造不實的輿論,顛倒是非,不負責任;台灣每在選舉的時候,毀謗、抹黑到處充斥,甚至大罵選舉對手的祖宗八代,完全罔視人間需要的是祥和歡喜。

有的人看到他人發財,心中不歡喜,看到別人升官了,也冷言冷語的說:「這個傢伙就是歡喜吹牛拍馬屁,終於給他拍上了。」毀謗、嫉妒的瞋心,像火焰一樣,會燒毀慈悲,燒毀友愛,燒毀一切的功德。

3.不謗人有

看到別人有健康強壯的色身,莊嚴相好的面貌;有好衣服、好朋友、好居家、大事業、孝順的兒孫、高尚的地位,生活富裕,神采飛揚,皆不起嫉妒,也不毀謗破壞,是謂「不謗人有」。

以我的生活體驗來說,感覺到人在世間上,有時候「享有」比「占有」更寶貴。大樓是你的不是我的,不過我也可以進來坐坐;花是你種的,我也可以來欣賞欣賞;公園不是我的,我可以來散散步;你開的路,我也可以走一走;太陽是大家共有的,我可以晒太陽;月亮是大家共賞的,我可以觀賞。

只要心量擴大,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為我所享有。世間上的任何東西,欣賞的當下就能享有;不把自己和世界分割,就能感覺到三千大千世界都與自己有關係,一切都是自己的。

4.不忘人苦

不妒他有的積極態度就是不忘人苦,意思是,我們不僅不能嫉妒條件比我們優越的人;還要護念眾生的痛苦,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獲得健康強壯的身色,及具足外在資生的財物。當眾生遭遇天災人禍的痛苦時,我們有切膚之痛,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所以「他有不妒」的意義是不妒人喜、不毀人譽、不謗人有、不忘人苦。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