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 天下為公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生前留下一句不朽的名言「天下為公」。天下,小至國家,大至宇宙,都在天所覆、地所載之下運作。國家為全民所有,所謂「民有、民治、民享」,宇宙也為全眾生所有。
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大海有國際公海,經濟有國際貿易,甚至有國際法庭、國際公關等,大家在聯合國領導下,和平共處,這是「天下為公」的最高理念。
所謂「公」者,辦事,叫做辦公室;講話,要服從公論;政治要公道,法律要公正,做人要公平,凡事要有公理。所以,國家的園林叫「公園」,道路叫「公路」,政治人物叫「公僕」,慈善事業叫「公益事業」。
《六韜》裏的「文韜」說:天下者,乃天下人所有;非一人之天下也!這就是「天下為公」的思想。所以,全民享有「天公地道」的人生,大家必然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認識。董仲舒先生強調「天人感應」論;儒家說:天地人為三才。這都可以成為「天下為公」的註解。
常有人問:天在哪裡?王陽明先生說:宇宙就在我的心中,我的心就是宇宙。由此觀之,天下皆在我們的心中。我心中有人,我心中就有天;我心中有國,我心中就有天;我心中有宇宙,我心中就有天。「天涯若比鄰」,還不如說:天就在我們的心中!
自古中國人就具有天道的思想與理念。所謂「靠天吃飯」,不得不敬天、畏天;人如果作惡多端,不好好做人,就說他「無法無天」,甚至詛咒他「天打雷劈」、「老天」也不能容你。
既然「天地人」是為「三才」,應該「三才合一」。但是有一些人所行所為,真是「天地」不容,那麼只有「一才 」怎麼能獨立呢?不過也有的人過份依賴天,凡事都要求天保佑,求天幫助。旱災了,求天下雨;雨水多了,求天放晴。
天既然在我們的心中,與其求天,無如求己。乾旱未到的時候,就要節約惜水;雨水太多的季節,就應該疏通渠道、水溝,做好防洪的準備。如此不要老天來幫助,自己內心的老天就會給自己幫助了。
所以,自助才有天助。我們不要老是經常「無語問蒼天」,不要老是抱怨「老天不公」,所謂「天下為公」,天何其難哉!天何其難哉!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