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大師】 張大千畫 綠鬍子觀音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十一面觀音像軸。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菩薩頭帶寶冠,綠髭鬚,身披彩帶瓔珞,腰繫錦裙,姿態柔美出現在世人面前。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張大千臨摹莫高窟第303窟壁畫〈二佛並坐〉。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菩薩雖能以千變萬化的形象說法,但留有髭鬚,穿著前衛的男性形像,顛覆普遍性認知。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張大千畫作〈龍女禮佛圖〉。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到了中、晚唐,經過本土「經變」之後,菩薩已十足女相,臉上鬍鬚完全匿跡。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文/本報綜合報導

儘管菩薩「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無分別心,度脫一切眾生」,也能以千變萬化的形象說法,但留有髭鬚,穿著前衛的男性觀音菩薩形像,還是顛覆了一般人的認知。無論信或不信佛教,觀音菩薩慈母般的女性形像已深入人心。

觀音菩薩,鳩摩羅什舊譯為觀世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是漢傳佛教寺院常供奉的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或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臨摹高手 畫敦煌

在敦煌壁畫中,北魏時期的觀音佛像,秀骨清貌,體格剛健,身上未披瓔珞,也沒有鬍鬚,但具有非常明顯的男性特徵。隋、初唐時期,受印度犍陀羅藝術的影響,菩薩造型則演變為身披瓔珞,著彩帶長衫,除了臉上有鬍鬚外,全身勻稱現女相。到了中、晚唐經過本土「經變」之後,菩薩已具十足女相,臉上的鬍鬚完全匿跡,站立的姿態也柔美秀麗。

「頭帶寶冠,綠髭鬚,身披彩帶瓔珞,腰繫錦裙,左手持楊柳枝,右手執淨瓶,腳踏多彩蓮座」的觀音菩薩,是張大千於1941年所作。此畫作是張大千在敦煌臨摹的壁畫,汲取唐五代人物畫的精髓,綜合東西方近千年繪畫精華,將其藝術全面昇華至臻化境的典範之作。

徐悲鴻盛讚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更是「臨摹高手」。他臨摹的名作不計其數,以假亂真,當時許多鑑藏大家也難辨真偽。葉淺予說,張大千是所有華人畫家中最勤奮的,把所有古人的畫臨摹過不止十遍。

張大千一生可謂異彩紛呈,在富有傳奇色彩的藝術生涯中,「禮佛敦煌」可以說是他今生的藝術修行。

眼光獨到 技法高

張大千對敦煌的了解始於1920年代,初從老師曾熙、李瑞清處聽聞,後又在北平、上海等處見過零散的敦煌寫經和絹畫真跡,令他驚歎不已。1937年之後,張大千輾轉來到四川成都。他一位友人嚴敬齋,多次向大千先生介紹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於是張大千有意探畫法之源,追尋夢寐以求的六朝隋唐真跡。

1941年5月,張大千帶著家眷、門生等數人前往敦煌。途經青海塔爾寺,遇到幾位技藝高超、對佛畫深有研究,且對顏料與著色技法有獨到眼光的喇嘛畫師。在他的邀請下,這幾位畫師數月之後也去到敦煌,成為他臨摹敦煌壁畫的得力助手。

喇嘛畫師用絕技製成的畫布天衣無縫,布面光滑,自製的佛畫顏料歷久不變,金粉的亮度絕無僅有,木炭條細如髮絲,寬如麵條,剛柔適度。在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經歷中,喇嘛畫師的鼎力相助是不可或缺的。

敦煌藝術 苦行僧

張大千的敦煌禮佛原本預定歷時3月,然而他一抵達敦煌即被莫高窟「藏經洞」內的唐代仕女所吸引,遂改變計畫。經過反復思考,決定待上2至3年。

每日清晨入洞,薄暮始歸。張大千常常一手持燭,一手執筆,或立於木梯,或蹲或躺臥於地,經數十次觀研之後方才落筆。其艱苦遠非常人所能想像。作家高陽曾說,張大千在敦煌是藝術上的苦行僧,精神上與玄奘西域取經有相同之處,表現了他的勇氣、毅力,以及對藝術的虔敬。



千年敦煌 重現璀璨光芒

張大千的臨摹原則是追求「原型原色」,即臨摹品與原壁畫大小比例相同,色彩鮮豔如初。但這需要解決兩個前提,一是畫布;二是色變。當初帶去的紙、絹等尺寸都不夠大,而壁畫最大者達2丈6尺之巨。為此,喇嘛畫師協助製作畫布,同時在當地購買數百斤的藏藍(石青)、藏綠(石綠)、硃砂等礦質顏料,還使用大量金粉、珍珠、翡翠等貴重原料,讓色澤純正豔麗。

敦煌壁畫 世界奇蹟

千年古畫,由於年代久遠,加上風吹沙打,畫面色彩多有褪化,為了追求歷史真實,恢復絢麗壁畫的本來面目,張大千深入鑽研、大膽探索,憑著自己多年的用色經驗,以及高超的古畫鑑賞能力,透過多次試驗、比較、觀察,基本上掌握了敦煌壁畫的色變規律。

經過不懈的努力,張大千的臨摹品完美地顯示壁畫當初的本色,尤其是人物畫像的服飾冠帶等,更是鮮豔異常、質感極強,當年就令無數鑑賞家讚歎不已,也為研究民俗史和服裝史提供了具體形象資料與重要參考價值。

張大千說,在藝術方面的價值,敦煌壁畫是集東方中古美術之大成,敦煌壁畫代表北魏至元代近千年來中國美術的璀璨歷史。換言之,也可以說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敦煌壁畫早於歐洲文藝復興約1千年,而現代所發現尚屬相當完整,這可說是人類文化的奇蹟!

臨摹造就 一代大師

敦煌莫高窟北魏、隋唐壁畫,對張大千的震撼極大。他充分認識到中國古代人物畫水平之超妙,線條概括能力之高強,使他深感必須重新認識傳統的藝術成就。敦煌歸來後,張大千開啟了一套嶄新的繪畫人物方法,亦將自己的人物畫創作推向極致,其中最為突出者為菩薩畫像作品。

張大千的畫作在各地展出,也激發了人們對敦煌的興趣,推動了「敦煌學」的發展和敦煌石窟的保護。從敦煌藝術之中,張大千重新尋回中國繪畫的傳統風貌,並使之成為日後潑墨潑彩畫風的精神所在。敦煌之行成就了張大千,使其磨礪為器,終成一代大師。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