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5)日本殖民:菸葉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台北菸草工廠的新式機器 1930年代,專賣局台北菸草工廠內機器運作的情況。日本時代實行菸草專賣後,引進了許多新式機器,由於菸草加工須經過多道程序,機器不但節省時間、人力,也可確保商品品質。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菸草工廠的捲菸工作 1930年代初,台北菸草工廠內的工作情況,因菸草包裝須依靠人力,所以僱用了大量的女性員工,從事手捲菸等包裝工作。由於菸草專賣利潤豐厚,日本殖民政府建立了完整的產銷體系,並於1910年開始籌建台北菸草工廠。菸草工廠位置選在台北火車站北側,可以利用鐵路運送原料,也可將成品送至全台各地,反映了菸草龐大的市場性,以及在當局眼中的特別地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專賣局台北菸草工廠 1930年代,專賣局台北菸草工廠。專賣局為日本時期的公賣機關,成立於1901年,起初只有專賣鹽和樟腦,菸草專賣是在1905年實施。菸草工廠製成的香菸可分為「葉捲」、「兩切紙菸」及「刻菸草」三種,「葉捲」就是手工捲菸,「兩切紙菸」則是工廠專門生產的菸品,「刻菸草」是用菸斗的菸草絲。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菸草的栽培 1930年代,一處菸草苗圃,菸草喜歡溫暖的環境,台灣南部冬暖少雨的氣候很適合菸草生長。菸草幼株長到一定高度後就須移栽,且葉片是每成熟一片就收成一片,而非全株一次採收,菸葉也須單片個別處理,無論栽種或是加工都十分費時費力。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整理菸葉田的農民 1930年代,南台灣種植菸葉的苗圃,幾位農民正在做種植前的整理。菸葉幼株一般會先在苗圃培育,待幼株逐漸長大後再移栽,且苗圃須先整地、搭設棚架,前置作業較為費時,如此才能栽種出品質良好的菸葉。菸草品種眾多,據記載,日本時期台灣本島的菸草就多達21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移民村農婦與牛車上的孩子們 1920年代,花蓮吉野移民村的農民用牛車載著孩子們,田地已耕好,正準備種植菸草。此為殖民政府拍攝的官式照片,故有此形式的擺拍,照片中的農婦乃穿著日本農村婦女傳統服飾。 日本殖民台灣,最早過來的主要是官員、軍警、技術人員、文教人員、商旅等,集中在城市地區。後來,日本政府安排了農業移民,規畫讓貧窮的農村人口移民到台灣進行墾殖,並在東部設置了吉野、豐田和林田三處移民村,種植菸草。由於實施菸酒專賣制度,菸草由當局訂定價格,統一收購,因此菸草屬於利潤豐厚的經濟作物。又由於是官辦移民,當局得以在土地、財務、技術、住宅等基本開發條件上,予以最大的扶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菸葉種植興旺之始 1930年代,台灣菸葉田。早期原住民和漢人均自產菸葉,日本殖民台灣後,為拓展財源,成立了專賣局,並於1905年將菸草列入專賣制度,改良菸葉品種,在台中、高雄、屏東和花蓮等地開闢大片的菸葉田。因吸菸易上癮,銷量快速增加,菸草收益對殖民政府財政貢獻甚大。 光復後,菸草維持專賣制度,且隨著經濟增長,銷量更多。此時,並無環保和吸菸傷身的觀念,一支公賣局的「長壽牌」香菸在手,成為男人成熟時髦的象徵,公共交通工具內吞雲吐霧者亦眾。直到1980年代經濟自由化之後,大量洋菸進口以及世界反菸運動興起,菸草相關事業才快速走下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