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 聯合國通過公海條約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第一份保護公海的國際條約,於19日在聯合國通過,是限制威脅海洋生態系統的「歷史性」協議。圖為巴勒斯坦加薩市面向地中海的沙灘,近日可見到一排排的遮陽傘,為夏季做準備。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會員國十九日通過史無前例的《公海生物保護條約》,呼籲透過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給海洋一個「為生存奮鬥的機會」。主持會議的新加坡海洋和海洋法問題大使陳惠菁(Rena Lee)敲下議事槌,宣布協議無異議通過時,來自一百九十三個國家的與會代表起立鼓掌。

目前僅百分之一

海洋受到保護

人類呼吸的氧氣絕大多數由海洋製造,二氧化碳也由海洋吸收,在對抗地球暖化的過程中,海洋對於降低碳排放量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然而,遼闊的全球海洋當中,目前只有百分之一受到保護。

過去二十多年來,聯合國從來不曾討論訂定旨在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條約,而公海面積卻占地球面積大約一半。今年三月,聯合國大會跨政府會議同意研擬協議且送交法律審查,協議並且翻譯成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官方語言。

今年九月二十日,世界各國領袖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將為《公海生物保護條約》簽字,條約經過六十個國家通過後便將生效。

根據條約內容,聯合國將成立新機構負責管理海洋生物保護、在公海設立海洋生物保護區,並為海洋區域的商業活動展開環境衝擊評估。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對與會各國代表說,協議在重要時間通過,因為海洋面臨許多威脅。古特瑞斯說,氣候變遷打亂了氣候模式與海洋洋流,海水氣溫隨之升高,海洋生態系統以及生物都出現變化。他表示,海洋生物多樣性因為過度捕撈、過度開發以及海洋酸化而受到威脅。

逾三分之一漁獲 來自濫捕

他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漁獲量是以無法永續經營的方式遭到捕捉,「而我們正以化學物質、塑料以及人類廢棄物汙染著海岸水源。古特瑞斯說,條約對於解決海洋生物生存威脅影響重大,所有國家都應該盡全力盡快通過並批准條約。

法新社報導,這項條約將建立一個法律框架,在國際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盛讚這是一項「歷史性成就」。條約歷經逾十五年討論,包括四年的正式談判,聯合國成員國今年三月,歷經最終階段馬拉松式協商,才敲定條約文本。條約中同時為科學家在國際水域發現的「海洋基因資源」建立分享機制。

各國政府去年十二月在加拿大蒙特婁通過一項歷史性協議,同意在二○三○年前保護全球百分之三十的陸地及海洋。對這個目標來說,《公海生物保護條約》至關重要。

另外,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十九日表示,各國必須對付貧窮等「可能導致恐怖主義的潛在條件」,以防這樣的暴力蔓延。

古特瑞斯強調極端主義「利用」影響全球多項危機,從糧食、能源危機,到氣候變遷和網路仇恨散布。他說:「我們必須專注於終結這種威脅的最有效做法,就是預防。」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