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旅遊回暖 景點紛現觀光公害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新冠疫情解封後,許多外國觀光客湧入日本,不少景點已出現「觀光公害」,造成當地居民的困擾,甚至引起摩擦;圖為京都二寧坂。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六月的國內住宿人數,已經回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各地也重現熱鬧景象,許許多多外國觀光客也絡繹不絕前往日本。不過,正是由於觀光客太多,日本不少景點已經出現了所謂的「觀光公害」,外國觀光客已經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造成雙方的摩擦。

日本媒體報導,不少外國觀光客在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周圍亂丟垃圾,京都「錦市場」周邊的人流擁擠,以及塞車壅堵情況,變得十分嚴重。此外,北海道農村景觀魅力十足的「美瑛町」,四月起施行了「畫定禁止入內區域」條例,這是由於不少觀光客,為了拍照留念,而踩壞農田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

七月逾六萬人登富士山

再以富士山為例,根據統計,光是一條登山步道,從今年七月一日到三十日就有逾六萬人使用,山梨縣政府為避免意外,正考慮祭出人流管制措施。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富士山有四條攻頂登山步道,其中由山梨縣負責管理的吉田口登山步道,由於登山客人數以高於疫情前的步調持續增加,山梨縣政府正研議一旦出現山頂附近人潮擁擠等情況,將進行登山管制。

另外,共同社報導,靜岡縣政府正針對穿著短袖短褲臨時起意「順便」登富士山的外國遊客,苦思對策,雖然已透過英語影片等宣導登山注意事項,但目前仍找不到快速解決的「特效藥」。

在富士山經營山屋的男性說,有些遊客規矩很糟,甚至有沒訂到山屋的外國人,假裝腹痛「霸占」廁所,研判可能是為了取暖,但卻造成住宿客無法使用的問題。

山梨縣政府表示,靠山梨縣側的吉田口登山步道,今年七月一日到三十日共有約六萬四千人登山,與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同期相比,成長約百分之十七。

東大寺遭惡搞 出現壓痕

另日本奈良市知名觀光景點東大寺內的一處建物大門上,三日上午被人發現留有形狀像一隻貓的壓痕,由於東大寺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當地警方認為惡搞行為涉嫌違法,已展開調查;據報導,該壓痕是在東大寺二月堂參籠所的木製「食堂」大門上發現的。二月堂參籠所建於鎌倉時代晚期,是舉行俗稱「取水」的傳統活動「修二會」的場所,在一九○六年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

今年四到六月,外國旅客在日本的消費額,超過了一點二兆日元(約新台幣兩千七百億元),對於日本經濟,貢獻卓著。不過日本觀光廳幹部煩惱地表示,如果客流量太多,以及缺乏公德心的情況頻頻出現,很可能導致居民反彈,以及遊客滿意度下降。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