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06 傳記類 釋迦牟尼佛傳(1)-3】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52觀看次
恆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每年從國內外到那裡祈禱、朝聖和沐浴者逾百萬。圖/張進翁
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婆羅門像。圖/資料照片
印度教徒點亮陶燈祈福。圖/資料照片
【星雲大師全集206  傳紀類 釋迦牟尼佛傳(1)-3】


釋迦牟尼佛傳
文/星雲大師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思想界


印度是一個文化古國,因為群雄擁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極其發達,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有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雖是非常發達,但又陷入十分混亂的狀態。因為,婆羅門教把傳習讚頌和儀式,認做是一種專有的東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詳密,義理說得十分幽玄,形成一種繁瑣的神祕作風。
他們處處稱天意做事,任何事件都含著祕密。人民的智識總是要發展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脫離神話,走向理智去探索。
後來有自然派的哲學興起,就宇宙物質方面加以說明的,如地論、水論、火論等;另有一派,就宇宙抽象觀念方面加以說明的,如時論、方論、虛空論等。從此各種思潮紛紛起來,複雜到極頂,一般人民,更是給這搞得混淆不清。
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宇宙的究竟真理指出人生應行的大道;在這個時候,很需要有一種圓滿的革新宗教。
佛陀生在這個時候,像一粒定水珠一樣,把一塘混濁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指示徘徊在歧途上的人們一條應行的大道。
因為那時的階級制度的不平,人的思想和生活極端的不自由,意志薄弱的人,在這階級制度之下,感嘆身世的不幸,多傾向消極方面;意志堅強的人,就對古宗教起了疑惑,暗地裡發生了反抗的思想。
加之婆羅門教徒,專橫暴戾,處處喪失人心。因此人們大都走上了兩個極端的思想,一個是順世享樂,一個是遁世苦行。順世享樂的物質樂觀主義,偏入於有;遁世苦行的精神厭世主義,傾向於空。
這是當時思想界的矛盾,佛陀生在這個時候,眼看著這思想界不正常的發展,他就盡力的排斥這兩種偏左偏右的思想。
佛陀成道後對人生的說法,不偏於物質,也不偏於精神,而是發自一種緣起中道的思想。這種思想演為教說,救了當時的印度,也救了千萬年後的我們。


佛陀的家譜

在佛紀前二、三千年的時候,居住在中亞細亞的雅利安民族發起了一次移民運動,開始往印度和波斯移殖。
起初印度當地其他的種族也曾作強烈的抵抗,因為雅利安人的體格強壯,征服了達羅毗荼族。雅利安族因此控制了印度,在那裡建立許多國家,奠定了印度民族的基礎。這其中有名為釋迦族的征服者,就是這雅利安族的一派。
說起佛陀的家譜,先要知道釋迦族的來由。那還是在佛紀前二、三千年的時候,居住在中亞細亞的雅利安民族發起了一次移民運動,開始往印度和波斯移殖。
起初印度當地其他的種族也曾作強烈的抵抗,因為雅利安人的體格強壯,皮膚白皙,終於征服了其中最有勢力而又體格矮小,皮膚黝黑的達羅毗荼族。雅利安族因此控制了印度,在那裡建立許多國家,奠定了印度民族的基礎。這其中有名為釋迦族的征服者,就是這雅利安族的一派。
釋迦族的遠祖,其最初的王名叫眾所許,同姓相承到大善生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七世祖。大善生王有子名師摩懿,師摩懿有子憂陀羅,憂陀羅有子瞿羅,瞿羅生有一男一女,男名師子頰,女名耶輸陀羅。師子頰王生有四子,長子淨飯大王就是後來釋迦牟尼佛的父王。
淨飯大王在他親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國天臂城阿拏釋迦王的公主摩耶和其妹摩訶波闍波提為妻,摩耶夫人就是後來出家修行成道的佛陀的母后。
現在,把佛陀的家譜分父系與母系列表說明,以便讀到本傳時,對於釋迦牟尼佛有關的親族可以一目了然。(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