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無肯言者

THE MERIT TIMES
文/嚴陽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文/嚴陽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陳紀三》中,有段文字雖然沒幾句話,卻很是耐人尋味:「冬,十一月,辛酉,章昭達大破周迪。迪脫身潛竄山谷,民相與匿之,雖加誅戮,無肯言者。」

這段文字,講的是南朝陳文帝天嘉四年(五六三)的冬天,陳朝名將章昭達大破周迪的叛軍。周迪僥幸逃脫潛伏到山谷裡,當地老百姓把他藏了起來,即便因窩藏周迪受到誅殺,也沒人肯說出他的下落。

這裡提到的叛軍首領周迪,本也是陳朝將領,且為建立陳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卻但因眷戀家鄉,沒有接受朝廷徵召及時入朝晉見;不僅如此,當陳文帝調他去湓城(今江西九江市),同時要求他的兒子入朝待命時,還引起周迪的不滿。

應該說,陳文帝此舉本就有平山頭、防割據的用心。因為在南北朝時期,大臣外放,將其妻子置留京城作為人質,是很普遍的做法。而周迪在他的老家南城(今隸屬江西省撫州市)經營多年,陳文帝對他豈能不防?

照理說,當天下平定,響應朝廷徵召,盡快前往京城晉見皇上,為戰後的和平建設出力,才是明智之舉。但讓人唏噓的是,周迪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在濃郁的鄉情背後,當然也還有另一種可能,比如想割據一方,做他的土皇帝。然而讓人感興趣的,卻不是周迪到底在想些什麼,而是為什麼在前來平叛的官兵面前,當地的老百姓哪怕掉腦袋也要保護他。

這個問題,我們從《陳書‧周迪傳》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初,侯景之亂也,百姓皆棄本業,群聚為盜,唯迪所部,獨不侵擾,并分給田疇,督其耕作,民下肆業(勤於所業),各有贏儲(充裕的儲備),政教嚴明,徵斂必至,余郡乏絕者,皆仰以取給(供給)。」

「侯景之亂」,指的是梁朝末年,侯景以清君側為名年發動的武裝叛亂,從叛亂發生到平定的數年之中,江南地區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那時候百姓嘯聚山林為盜的很多,此時,周迪借勢而起,據有臨川之地並最終主政一方。

另一方面,周迪率領的部隊不僅不侵擾百姓,還會分給土地,敦促人們耕作,進而使得他們勤於本業,讓物資儲備大大增加。此外,因為相對嚴明的地方治理以及較為完善的救濟措施,讓附近缺吃少穿的百姓也能得到幫助,贏得人民的擁戴。因此,當若干年後周迪被官軍圍剿時,他們給予了必要的保護。

這些平民百姓,國家意識可能相對淡漠,想法可能也比較單純,但是當政者的好壞,他們卻是很清楚的。老百姓的原則很簡單,有仇必報,有恩也必報。所以,盡管這時候的周迪如喪家之犬,誰窩藏他都可能被砍頭,可當地的百姓還是「無肯言者」。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