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萬華 艋舺原是獨木舟 歷史街區說萬華

THE MERIT TIMES
文/人間社記者周圍輝、周倫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艋舺龍山寺。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西門紅樓是西門町的歷史地標。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新富町文化市場造型特殊的「天井」。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西昌街「青草巷」是全台最大的青草市集。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菩提樹是萬華區的「區樹」。圖/萬華區公所
西門町電影街是台北市的電影文化重鎮。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西本願寺鐘樓。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金義合行」百年老屋,建築採用中西混合風格。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華西街觀光夜市。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剝皮寮歷史街區。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艋舺青山宮。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文/人間社記者周圍輝、周倫

台北市萬華區舊稱「艋舺」,曾是台灣三大城鎮之一,與台南、鹿港並稱「一府、二鹿、三艋舺」。萬華是台北市發展較早的區域,有歷史老街、傳統寺廟等舊街區,也有熱鬧繁華、引領流行時尚的西門町,呈現新舊交融的都市風情。

萬華的開發,源自清康熙48年(1709年)漢人入墾,當時凱達格蘭族以獨木舟(Man-kah)載運番薯、土產與漢人交易,漢人於是以獨木舟的音譯「艋舺」為地名,交易場所為「番薯仔街」,即今有「台北第一街」之稱的貴陽街一帶。

萬年繁華 佛教五樹六花

日本大正9年(1920年),台灣推行「市街改正」,日人以「艋舺」的閩南語發音,近似佛典中的日語發音「万華」(まんか),於是改名「萬華」,取其「萬年繁華」之意,同時也有「萬德莊嚴、華嚴世界」的寓意。

萬華區樹為菩提樹,是佛教寺院「五樹六花」的五樹之一。行政中心種植俗稱「雞蛋花」的緬梔,也是「五樹六花」的六花之一;雞蛋花的花朵會散發出淡淡幽香,當冬季葉子落盡時,光禿禿的樹枝形似鹿角,因此又稱為鹿角樹。

台北原宿 西門町電影街

西門町有「台北原宿」之稱,但在日據以前,西門町並不繁華,日人於是決定仿效東京淺草,打造出西門町。西門町有眾多潮流店鋪,以及青少年喜愛的刺青、動漫等次文化,每年暑假期間舉辦Cosplay、街舞等活動,為街頭帶來活力。

西門町電影街是台灣電影史的見證,從日據時期的日本劇場到現代的多元電影院,它一直是台北市的電影文化重鎮,也是許多人的青春回憶。

1908年建造的西門紅樓,是西門町的歷史地標,當年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建造,是台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目前作為文創商店、茶館和表演場所。

西本願寺創建於1912年,為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在台灣的分院,曾發生過火災,燒毀部分建築。2006年台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台座、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



青山王祭 台北三大廟會

艋舺青山宮建於清咸豐6年(1856年),是台北市定古蹟,主祀青山靈安尊王,又稱青山王。每年農曆10月的祭典,俗稱「艋舺大拜拜」或「青山王祭」,是台北市三大廟會之一。青山宮與龍山寺、清水巖、西門町天后宮合稱「艋舺四大廟門」,也是電影《艋舺》取景地之一。



老街古巷 體驗艋舺風情

艋舺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3年(1738年),是台灣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光緒10年(1884年)發生中法戰爭,法軍侵占基隆獅球嶺,當地居民組織義軍,以龍山寺印行文官署,協助擊退法軍,獲光緒皇帝賜「慈暉遠蔭」匾額。

「新富町文化市場」原是日據時期的公共市場,2006年名列台北市定古蹟,經過空間修復再利用,轉型為藝文展覽空間,特殊造型的「天井」,保留原有建築風格和老市場氛圍。

位於龍山寺附近的西昌街,有多家百年藥草店聚集,販賣各式青草、中藥,被稱為「青草巷」,為全台最大的青草市集。走進青草巷,可以聞到一股藥材散發出的清香,還可以品嘗著名的青草茶、洛神花茶等清涼飲品。

「剝皮寮歷史街區」是台北最著名的古老街區,見證艋舺的發展歷史。剝皮寮原稱「北皮藔」,因閩南語「北皮」與「剝皮」同音,逐漸演變為「剝皮寮」。剝皮寮歷史街區有清朝街屋、紅磚牆、木格窗、彩繪牆等不同時代的建築,也有各種展覽活動,可以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街景。

「金義合行」創建於1927年,是艋舺仕紳陳義塗創立家族事業的「起家厝」,它的外觀採用西洋和中國元素混合風格,後院有一個日式花園,是台北市內少數日據時期留存至今的花園,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

華西街夜市是台灣第一座觀光夜市,也是國內外觀光客最鍾愛的景點之一,其中有4店家入選「米其林必比登」推薦。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