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賞硯兔 故宮展文人愛硯情懷

THE MERIT TIMES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1觀看次
〈清 乾隆 暖硯〉蓋面八隻螭紋交錯,金質燦爛,展現清代皇家嚴謹輝煌的氣度。圖/故宮提供
〈清 端石兔形硯〉為伏臥側姿的兔形,端石特有「石眼」巧妙作兔眼。圖/故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硯痴,是指對硯極度迷戀的性情中人,宋代文人蘇軾、米芾還有清代揚州畫派的高鳳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愛硯人士。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為迎接中秋到來,即日起推出「愛硯成痴」特展,展出院藏硯石百餘件,亮點展件包括傳〈宋 蘇軾 從星硯〉、〈清 乾隆 暖硯〉,以及中秋應景的〈清 端石兔形硯〉。此外,今天中秋節也應景推出「中秋夜宴」舞蹈表演及「玉兔燈盒DIY」特別活動。

硯銘融入裝飾

展現賞玩美學

故宮策展人、器物處副研究員陳慧霞表示,古時寫字畫畫少不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中又以「硯」流傳久遠,從出現、發展、定型到再變化,就像流行風潮,在不同時代展現百態千姿。這次展覽除了展出院藏硯石百餘件,包含蘭千山館寄存二十四件,林府六人寄存兩件。

故宮表示,展覽從用硯人的角度出發,像是宋代文人蘇軾、米芾,都是歷史上知名的愛硯人士,透過他們整理、品評、記錄及欣賞硯石,呈現賞硯之美、玩硯之趣,也在一方硯石的尺寸天地,展現個人的賞玩美學。

蘇軾好硯、喜愛藏硯,又常撰寫「硯銘」,後代文人出於景仰,會將蘇軾硯銘及其平生韻事,融入硯石裝飾題材。這次展出〈傳北宋 蘇軾 從星硯〉石色棕褐,側壁鐫有蘇軾硯銘,墨池中央有一圓形短石柱,象徵一輪明月;周圍襯以淺浮雕流雲,有如浮雲拱月,且硯背滿布長短不一的細長石柱,約有六十餘柱錯落其間,柱端各有黃棕石眼,猶如眾星滿布。

〈清 端石兔形硯〉為伏臥側姿的兔形,端石特有的「石眼」恍如兔眼,模樣可愛,小巧溫潤,呼應中秋佳節氛圍。

石函形狀為硯

意喻工具非凡

硯是研墨用具,在冬季遇低溫會結冰,暖硯即是以炭火硯堂、硯池溫潤,以便書寫的特製硯台。〈清 乾隆 暖硯〉附銅鎏金方爐及勺,曾是乾隆帝常用的暖硯。方爐由上下兩層構成,下層置炭,上層除貯水,下緣鏤空龍紋,供炭火透氣,爐內殘留炭灰,依稀存有香味餘韻,說明方爐兼具薰香功能。方爐最上層置一長方薄硯,蓋面八隻螭紋對稱交錯排列,全器金質燦爛,展現清代皇家嚴謹輝煌的氣度。

〈明 趙宧光銘 澄泥石函硯附蓋〉是一方澄泥硯,硯呈梯形,質堅而輕,細膩潤澤。故宮表示,石函常收藏佛經或舍利等,埋藏於佛教塔寺的地宮,以石函形狀為硯,應是借用石函內盛放宗教聖物的概念,意喻硯作為書寫工具的不凡意義。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