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流 亡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流浪逃亡,逃亡流浪。多少的流浪,多少的逃亡;多少的辛酸,多少的淚水。逃亡到那裡?流浪到何方?」這是五十年前經常聽到的感嘆。現在世界情況不一樣了,大家移民、創業,創業、移民,真是今非昔比。

我們讀《春秋》、《左傳》,所謂「書劍恩仇」,多少文人武士都在各個國家流浪、逃亡。晉文公逃亡了幾十年,才能登基為國君;唐文宗躲藏在寺廟多年,後來才能當上皇帝。就連佛教裡的惠能大師,也是逃亡了十七年,才敢出來承認自己是六祖惠能。可見世間上多少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歷經艱辛歲月,嘗過無數苦難,才有出頭的一天。

茲將流亡的情況,略說如下:

一、流亡的原因:得知仇家要來追殺,不得已,只有浪跡天涯,逃亡到外地;受到政治迫害,也只好告辭爹娘,晝伏夜行,奔走他鄉,免得牽連家人親戚。有的人因為時運不濟,欠債累累,無力償還,只有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有的人婚姻不遂,逃婚他處,以免受不順心的情愛壓迫。有的人在故鄉落魄潦倒,無以維生,只得遠走他鄉,尋找機緣,另謀生計;有的人從小就逃學,長大後逃婚、逃債、逃兵、逃難,就這樣在逃亡中過了一生。

二、流亡的心情:有過逃亡經驗的人,都能體會逃亡的心情。今日住在這裡,不知明天住在何方?吃了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何處?雖然不願為了一餐飯食向人乞討,屈辱人格,但也沒有辦法有尊嚴地自食其力,真是如陶淵明說:「造夕思雞鳴,及晨願鳥遷」。早上起床,飢腸轆轆,就希望鳥兒趕快歸巢,只要晚上一到,睡了覺就能忘記飢餓。但是真正到了晚上,餓得睡不著覺,又盼望司晨的公雞趕快啼叫,只要天亮就可以起床。逃亡時,最能體會人情冷暖,遇到多少好心人援助,也會遭到多少人的白眼歧視。整天只有飢餓、恐怖,好像沒有明天的生活,豈是人過的日子。所以,逃亡的人才會知道居住家中的安逸,逃亡的人才懂得珍惜有家人的幸福;逃亡的人,就像無根的浮萍,不知漂往何方!

三、流亡的遭遇:唐三藏前往印度取經,不只途經八百里流沙是一大考驗,尤其為了逃避國家禁止出關的法令,一路充滿艱難危險,當他到達函谷關的時候,簡直就是在死亡邊緣遊走。歷代以來,一些投考的學子,或是投親不遇的人,落魄江湖,衣食艱難,為人作奴,苟延性命於一時。有的人因為飢饉荒年,出走他鄉,不幸被山賊擄上山寨,要脅入伙,有的則是不明不白,死於暗路。也有一些人,受到政治迫害,流亡異國,雖然僥倖沒有受到牢獄之災,但也是「八千里路雲和月」,有家歸不得。

四、流亡的目的:逃亡者都各有原因與目的,有的人只想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平淡生活;有的人希望逃離壓迫,追求自由的新希望。有的人希望在外地奮鬥,將來衣錦還鄉;有的人乾脆落地生根,一生做個永遠的異鄉人。也有人隱姓埋名,從此與往事告別;有的人則忍辱負重,希望還有再起的一天。

總之,生長在亂世的人們,他們只能逃亡流浪,他們的尊嚴與人權誰來保障?只能無語問蒼天。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