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遊客禁區 邀您看個夠

THE MERIT TIMES
本報屏東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屏東海生館「後場看個Go」,結合「魚你同行」、「海龜收容所」、「珊瑚農場」和魚類標本典藏室,一次揭開後場所有的祕境地。 圖/海生館提供
【本報屏東訊】今年邁入第23年的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在前場引領民眾進入療癒的海洋世界、打造多元展示內容及趣味體驗活動外,昨天推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後場看個Go」體驗活動,首度帶領遊客進入後場管制禁區,由導覽解說員揭開海洋生物飼育照護場、傷病海龜收容所、人工復育珊瑚和全台收藏最多魚類標本典藏室的神祕面紗;限周五至周日下午,每梯次限25人。

海生館經營團隊人士毛智瑋說,海生館開館23年來,一群研究員也默默投入珊瑚研究和復育,有傲人的人工復育珊瑚技術和成果,並設置保育類水生生物收容照護場所,處理傷病海龜的醫療、收容與野放等保育工作,「後場看個Go」結合「魚你同行」、「海龜收容所」、「珊瑚農場」和魚類標本室,一次揭開後場所有的祕境地。

每隻收容海龜 都有故事

他說,「魚你同行」由導覽解說員引領進入珊瑚王國館或是台灣水域館的後場,親眼目睹隱藏在展示缸背後的飼育環境、生物畜養缸及魚苗孵化桶,體驗由上方俯視大洋池餵食的震撼壯觀;鮮少曝光的海龜收容所,可近距離觀察保育類海龜,每隻收容海龜都有自己的故事,共通點是滿腹的塑膠製品或被尖銳魚鉤傷害,每隻海龜平均要待1年以上,康復後野放。

因氣候變遷衝擊日益頻繁,海生館有鑑於傳統的保育和復育作為,已不足以改善珊瑚快速減少危機,館方研究人為協助珊瑚調適快速變化的環境,主動以人工復育珊瑚並保存耐熱珊瑚,建立珊瑚培育苗圃,打造「珊瑚方舟」,「珊瑚農場」展示成功培育的人工珊瑚種類,長大後移植海中,期待為台灣海域的珊瑚礁帶來新生機。

毛智瑋說,海生館有全台數量最豐富的魚類標本典藏室,台灣已知的魚類約3200餘種,館方收集逾2000種,像國寶櫻花鉤吻鮭、鯨鯊寶寶等稀少罕見的魚類,另有貝類、頭足類、兩棲類等多樣生物多樣的種類,讓人嘆為觀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