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結構 怎麼蓋?

THE MERIT TIMES
文/羅瑪‧艾葛拉瓦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哇!這是怎麼蓋出來的?》,小麥田授權使用
圖/123RF
文/羅瑪‧艾葛拉瓦 

目前的外太空探索任務,都要依靠國際太空站或太空船,不過已經有工程師和科學家正在研究怎麼在月球上蓋出結構!如果成功,研究人員就可以在月球上待比較久,有比較長的時間進行各種實驗,或是研究外太空。

常住月球 挑戰艱鉅



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的1/6。在月球上,將物體向下拉的力比較小,所以可以用比較輕的材料建造結構。即使是這麼小的重力,結構也能被吸住,不會從月球表面飄走。過去幾次登月任務中,登月艙和月球車都能在月球表面行駛,不需要任何錨定裝置。

月球上的環境比南極洲還要嚴苛。月球的溫度變化非常劇烈,太陽照射時,溫度會升高到120℃,沒有太陽時,溫度會快速下降到-170℃。地球周圍有很多氣體保護,但是月球的大氣極為稀薄,人類如果不使用特殊設備,根本沒辦法在月球上呼吸。月球的大氣層太稀薄,所以也暴露在宇宙射線和輻射下,這些是由波和粒子構成的能量,像光一樣以極高的速度穿越太空。有些輻射會危害人體健康。月球上也有很多灰塵,從早到晚都有微隕石從太空不停墜落在月球表面。另外還要擔心「月震」,也就是發生在月球上的地震……

你知道嗎?為月球設計的結構之中,其中一種靈感來自具有圓頂的冰屋。還有,月球上的「一天」大約跟地球上的29天一樣長。而在月球上的同一個地方,「一天」裡大約一半的時間有陽光(相當於地球時間將近半個月),另一半的時間是一片黑暗。而地球的一天則是有24個小時,平均12小時是白天,12小時是黑夜。

材料易取 膠狀黏結



合理的作法是使用月球上容易找到的材料,例如覆蓋整個月球表面的岩屑層。岩屑層包含鬆散的沙塵和岩石顆粒,有兩種方法可以把它變成堅實的材料。科學家目前研究的兩種方法,其中一種是用「膠」把顆粒黏結在一起,另一種是燒熔岩屑層讓顆粒熔融黏結。如果用膠黏法,岩屑層就會形成膏糊,可以是機器人進行3D列印的材料,這在嚴苛的月球環境中很理想,因為3D列印可以減少需要進行切割、焊接等複雜工程的人力。地球上因為有重力,3D列印在地球上的效果很好,工程師還在研究在重力比較低的月球環境對3D列印會造成什麼影響。在地球上,3D列印出的每一層材料都能穩固黏結,但在重力比較低的月球,不同層材料之間的黏結可能沒那麼強力穩固。另外,在月球上使用的機器人必須耐得住大量沙塵、極端氣溫和隕石撞擊——這都是在地球上施工時不需擔心的事。

那麼,以後會在月球上蓋結構嗎?答案是:現在還不知道!要看各國領袖的決定,看他們覺得在月球上長期探索是不是很重要。與月球有關的研究非常新奇刺激,目前還有很多研發和測試工作正在進行中。

文字內容節錄自《哇!這是怎麼蓋出來的?》,小麥田授權使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