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 企業經營的是非成敗,是因果

THE MERIT TIMES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字級
收藏文章
56觀看次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令世人敬仰、永遠追思的跨時代聖人星雲大師,推行般若智慧的人間佛教,深深植入人心源遠流長。

社會多數人原以為抽象的佛教義理,透過佛光山人間佛教精神,綿延不絕普及於全球,慈悲智慧與時俱進的落實在人間每個角落。

近期觀察全球各界領袖及社會賢達,對星雲大師的追思,星雲大師及人間佛教精神所帶來的覺悟和轉悟,是許多人在茫茫人生中最重要的明燈,也是國際地球村,和平穩定力量的關鍵磐石。

星雲大師曾言,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一切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

其實,企業經營管理,也有因果。

企業經營管理,是非造就成敗,即是因果。

企業做對的事,就會成功;企業做不對的事,就會失敗。

近期看到一位華人企業家,在媒體前親自現身說法,其企業大起大落,而又再起的心路轉折。

他分享,他的企業一度透過快速併購,營造大量的市場議題,短期內大幅炒高公司估值,從20多億美元(約新台幣630億元)炒到80多億美元(約新台幣2480億元)、也炒高了自己極富的身價。

後來一陣全球經濟海嘯來襲,公司價值短期間內驟減逾90%,企業近乎滅頂。這一摔,創辦人重新勵精圖治整頓興革,歷經數年後,才終於恢復榮景。

回過頭來,他語重心長有感而發的描述,「所有的惡夢都來自於你自己內心,一些不良的想法」、「不管別人怎麼解讀,我認為就是咎由自取!所有這些果,都源自我們的發心出了問題」、「這就是一個『因果關係』,這是一個教訓!」

他說:「經歷過如此大的起伏波折之後,我發現一個道理,『是非即成敗』,做『是』的事情就是成,做『非』的事情就是敗,它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並且,「為什麼我們會有焦慮,因為中間還有兩個字叫『得失』,做『是』的事情,不見得立刻就能得,做『非』的事情,不見得就一定能失,往往短期是相反的。但你的心錯了,賺的錢最後也不會跟你走!」

他認為,「如果你可以不以短期得失,而以是非來判斷所有的事情,是的事情就做,非的事情就不做,那你的決策就變得非常簡單」。

多年來,筆者看到市場上少部分中小企業主、甚至新創的創辦人,面對短期的得失,或是對外募資時,為了編造「公司估值」,博取外部資金,心中是與非的拿捏盡失分寸;包括,意圖掩飾資訊、巧騙營私、背信偽造、經營議題無中生有、虛構財務、表達前後不一進退失信、用盡心機巧言令色占盡他方便宜等。在企業新立初期、或規模尚小,後勢仍大有可為之際,經營者心態日漸想入非非;殊不知,如此偏頗與僥倖的短期得意,稍有不慎,帶來的險境及禍害恐一觸即發,換來得不償失的後果、且後患無窮!

令人敬重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也曾提及他的經營祕訣:企業經營不必擔心結果,因為因果必報。

所以,莫忘初心!是與非,造就成與敗,企業和做人皆然。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