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鏡頭 捕捉螳螂各式舞姿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彭國偉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野外拍攝。圖/取自IG@pang.way
彭國偉透過微距攝影,捕捉到各種螳螂微妙的舞蹈般動作。
彭國偉透過微距攝影,捕捉到各種螳螂微妙的舞蹈般動作。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雖然很多人不喜歡昆蟲,但你不得不承認,馬來西亞業餘微距攝影師彭國偉(Pang Way)照片上的螳螂,看起來很神奇。近十年來,彭國偉捕捉到各種螳螂微妙的舞蹈般動作,從近距離角度看,昆蟲用長腿保持平衡,翅膀像扇子一樣張開。

我們能夠欣賞到牠們所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特徵,從鮮豔的色彩到翅膀上精緻的條紋,為這些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優雅生物,提供新的欣賞角度,更藉此機會指出這些昆蟲目前面臨的危險。

四十二歲的彭國偉來自吉隆坡,從二○一三年開始進行微距攝影之後,從未停止改進攝影技巧和器材。他表示:「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告訴人們,我還在學習,希望能繼續變得更好,而不是僅停留在現階段。」

雨林占地70%

物種多樣豐富

微距攝影是一種獨特攝影形式,專門拍攝小物體,使它們在照片中看起來與實物一樣或更大,然而平時我們不可能用肉眼看到這些物體。微距攝影最重要的設備是微距鏡頭,這種鏡頭專門設計用於以一點一倍(真實大小)再現的對象聚焦。

雖然螳螂無處不在,但彭國偉專注於馬來西亞的物種。他解釋:「因為馬來西亞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擁有地球上大部分的物種。熱帶雨林占馬來西亞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其中百分之十一點六是原始的,我們可以很容易在森林中找到很多特殊題材。」 

也會拍攝蜘蛛

提高研究知識

這些熱帶雨林支持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多樣性。其中,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馬來西亞有數以千計的昆蟲種類,並且仍不斷有新發現。

蘭花螳螂作為偽裝大師脫穎而出,盾螳螂則是至高無上的捕食者。儘管昆蟲在馬來西亞似乎無所不在,但就像其他物種一樣,牠們正面臨愈來愈多來自森林砍伐、汙染和城市化的威脅。

彭國偉大部分照片都是在野外拍攝,但有時他會使用攝影棚燈光來為一些較大的主題做特殊效果。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工作室,結果對他和對觀眾來說都是有啟發性的,教育正是他攝影的主要目的之一。

彭國偉說:「我的目標是拍攝和記錄盡可能多的昆蟲和蜘蛛物種,以提高我在基礎昆蟲學、鑑定和棲息地研究方面的知識。」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