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69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阿虫繪。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阿虫繪。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6

文/星雲大師

如何導正不當的民間風俗

【問】中國人好面子,常在喪禮中大肆鋪張,諸如「五子哭墓」、「中西樂隊」、「電子花車」等,不但浪費,而且有失莊嚴。甚至喪禮中還要殺豬、宰羊來祭拜亡者和諸路鬼神。請問大師,有什麼辦法可以導正這些民間風俗呢?

【答】「人死為大」,這是中國人根深柢固的觀念,一般民間對葬禮都極為講究,認為葬禮辦得風光體面,才能表示對亡者的尊重與孝順,甚至還可藉此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增加自己的榮耀。因此一些有錢人家,遇有長輩往生,莫不極盡鋪張,不但請來「五子哭墓」、「中西樂隊」、「電子花車」等大做排場,而且殺豬、宰羊,大宴親朋好友。
其實,中西樂隊等熱鬧排場,對亡者毫無助益;宰殺生靈,宴請親友,則是替亡者造作罪業,加重其負擔。根據佛教的《地藏經》說:「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彊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又說:「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因此,家有喪事,切忌殺生祭拜,也不要鋪張浪費,喪禮應以簡單隆重、莊嚴肅穆為宜。如有需要,可以成立治喪委員會,一切依佛教的儀式舉行入殮、火葬,而後奉安寺院納骨塔。往生佛事則可以到寺院參加隨堂超薦,也可以自己在家誦經念佛,把省下的喪葬費用,以亡者名義捐助文化、教育、慈善、公益福利事業,如此不但讓亡者德澤人間,也可以把功德回向亡者蓮品增上,可以說是自利利人,這是最值得提倡的喪葬典範。

【問】一般人遇到家中有人往生,往往慌亂、不知所措,尤其喪儀的安排,往往會有來自旁人的七嘴八舌,以及親朋好友的許多意見,讓家屬不知如何是好。請問大師,面對這種情形,家屬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答】在傳統的中國農村社會裡,一家有了喪事,親友鄰居紛紛獻策,乃至一些三姑六婆,這個人說這種習俗,那個人說那種規定,搞得孝子賢孫不知如何才好。如果你是正信佛教徒,應該要有主見,依佛法而行。
我童年時,父親的死亡我並不知道,不過在我九十五歲老母親往生時,我不許任何人替我作主張,因為往生的是我的母親,別人不必七嘴八舌的亂出主意。
其實,中國民間的喪葬禮儀本來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中國人重視倫理,從倫理裡也衍生出不少習俗來,例如人死後,孝眷為表哀思,幾天內不可以刮鬍子、不可以更衣、兒女要從門外跪著爬進屋裡等等,這些近乎整人的方法都沒有順乎自然。乃至生肖犯沖、生辰犯沖、八字犯沖的人不能送葬,甚至丈夫死了,妻子不能送上山頭,否則就表示想要再嫁,將被視為不貞等等。
此外,民間還有很多不合時宜的觀念、作法,也有加以淨化、改良的必要。例如:看風水、擇日、死後八小時以內不能入殮、出殯時安排電子音樂、花車、遊街、哭墓等,不但浪費,而且有失莊嚴。

有信仰 則不亂

佛教對喪葬禮儀的看法,主張要建立正知正見,不但不虛榮、不鋪張,尤其不能迷信。現在的人遇到喪葬事宜,大家競以虛榮心處理,不但要作得比別人盛大,還要比別人熱鬧。其實,尊重死者的心願,最是重要,因為治喪無非是求得死者安、生者孝。再說,喪葬本來就是個人家裡的事,何必勞師動眾?當然更不必顧慮別人的看法,而講究你有多少樂隊,我有多少花車;莊嚴肅穆,更勝於吹吹打打。
記得多年前,邱創煥先生剛上任內政部長不久,適逢其尊翁去世。他一時感到很為難,喪禮辦得太簡單,怕親朋好友批評自己不孝,身為內政部長,對父親的後事辦得如此草率;要隆重的舉行,又因當時蔣經國總統正提倡「新生活運動」,凡事崇尚簡樸。
當時我知道了邱先生的處境後,主動跟他說:這樣好了,佛光山佛教學院的學生都是出家眾,我帶二百個人去替你父親誦經,能有這麼多和尚念經,在台灣史上也不曾有過。另一方面,這麼做既不鋪張,也不浪費,又能響應蔣經國總統的新生活運動,可謂一舉二得。果然,此事後來傳誦一時,成為美談。
其實,不一定需要二百個人誦經,二個人、三個人念,也是一樣,甚至自己念就好了。自己父母的喪葬,由兒女做主,依自己的心意盡孝道、表哀思,最是妥當、切實。當然,一般人遇到家中有人往生,大部份的人都會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平時能有一個宗教信仰,這時候就會派上用場了。
(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