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THE MERIT TIMES
整理/黃朵而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整理/黃朵而

1

12年前,曾麗娟辭職全心照顧中風的婆婆,甚至考取證照成為專業照服員,開始踏入樂齡服務這條路,還成為「關懷小丑協會」的執行長;此外,她還是國際芳療師、桌遊老師等,每項專業都來自意外,她也不設限自己,勇於走進生命岔路,曾麗娟認為:

「以前經歷都為了造就現在,以前覺得不OK的事,其實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2

2015年,成瑋盛與朋友一起創辦「逆風劇團」,因他青春期也曾在街頭「鬼混」,所以理解這些非行少年最脆弱的一塊;劇團成立8年來,幫助超過500名高關懷兒少,化解他們的無助與徬徨,成瑋盛表示:

「還有很多高關懷青少年需要被發現,期待未來團隊能陪著這群孩子,一起找到更多人生選擇。」

3

潘瑋杰小時候因為高燒導致左手肌肉萎縮,8年前,他在父親的鼓勵下加入身障棒球隊,走出陰霾;如今,他除了創辦「戰神身障棒球隊」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障棒壘球協會」,還用影像記錄球場上動人的瞬間。潘瑋杰說: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在地獄,不要擔心,堅持下去吧,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隔天曙光是不是就來了。」

4

藝術家魏少君本業為老師,長期投身於社會學研究與教學,喜歡動手做的他利用瑣碎的時間,從剪紙開始逐漸自學紙刻藝術;他的創作主題大多關注自然生態,透過對野生動物的觀察,讓觀者保持與自然連結的意識。魏少君表示:

「只要堅持努力,興趣也能變專業。」

5

國中畢業前夕,李宏達進入空軍機械學校就讀,走上飛機修護的道路;畢業後,他先在新竹軍用機場累積27年修護經驗,接著到大興高中擔任飛機修護科老師,培育許多優秀的「飛機醫生」,成為他一生的心願。李宏達說:

「只要學生願意專注精進飛修技術,這條道路無論多難走,我一定奉陪到底。」

6

美國一名60歲的男子約翰.伊凡諾斯基(John Ivanowski)近年受腎臟疾病所苦,每周都須花費4~5小時洗腎,他的女兒德萊妮(Delayne Ivanowski)不忍父親這麼辛苦,便不顧父親反對,將自己的腎捐給父親,德萊妮說:

「我不在乎他對我有多生氣、討厭我,或下半輩子都不再與我說話,至少他會過好日子,而不是依賴機器。」

7

64歲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行醫逾30年,他以醫院為家,一年才回家一次,被喻為「熱血狂醫」;身為骨科權威的他,平均每天要開3~4台的刀,還有教學、營運管理等,一天常需工作20小時,但他仍不忘晨跑、打球,過著充實的生活。杜元坤表示:

「最好的結局,就是在專業上做到最後一刻。」

8

藝人施易男因拍戲接觸到甜點,當時出道20幾年的他,開始對演藝工作倦怠,甜點剛好出現在人生轉彎處;他花了2年心無旁鶩地開始學做甜點,甚至考到執照、當起老師,並在2013年創立甜點品牌「樂芙依」。施易男說:

「我沒有比較聰明,只是更懂得堅持下去,做一件事就做好做滿、學好學滿,再去挑戰下一件事情。」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