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晶片美元、石油美元與新美元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65觀看次
近日俄羅斯、法國、巴西、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國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時,採行人民幣或本幣結算,掀起所謂的「去美元化」或至少是「脫美元化」浪潮;同時在美國超前部署且強力運作下,一個新的美元──晶片美元也正在成形,是否能夠取代已主導國際金融近半個世紀之久的石油美元,引起高度關注。

在金本位制度瓦解後,美國在一九七四年與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石油以美元計價協議,而後,其他中東產油國也紛紛採行美元結算制度,於是開啟了石油美元時代。

隨著美國頁岩油開採技術成熟,美國已由能源進口國轉變為能源出口國,不但不再依賴沙烏地的石油,且在二○一八年成為淨石油出口國,成為沙烏地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則因經濟高度成長、能源需求大幅提升,成為沙烏地石油的最大進口國。中美對沙烏地石油的依賴此漲彼消,逐漸改變了地緣政治乃至於國際金融的關係。

美國對中東石油需求降低,逐步削弱了美國對沙烏地等中東產油的影響力。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總統拜登為緩和國內通膨,要求身為油國組織(OPEC)領袖的沙烏地增產石油,以降低油價,然而OPEC與夥伴國(OPEC+)卻反其道而行,宣布自五月起,原油日產量將減少逾一百六十四點九萬桶。顯見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之間的矛盾正日益加深。

美國理解到愈來愈難以透過消費力控制產油國,石油美元的重要性也將因此逐步滑落,因此拜登上任後積極部署,期望未來晶片美元可以取代石油美元,藉此維繫美元的霸權地位。

石油美元之所以成形,是因為OPEC的石油出口占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能夠左右全球石油供給與價格,但美國晶片產量占全球百分之十二,不具備市場主導地位,因此,若要形成晶片美元,美國必須對全球晶片生產量擁有更高的控制力。

美國乃透過《晶片法案》、成立「晶片四方聯盟」等政策,採取三大戰略,一是打壓可能的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禁止美國相關設備商、荷蘭光刻機和日本先進晶片製造技術出口中國大陸,以阻止中國發展先進晶片產業;其次是要求晶片生產量占全球百分之五十三的台積電、百分之十七的三星到美國設廠;三是以大量補貼等措施,扶植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以建構出可以完全由美國主導的晶片供應鏈。

當這樣的供應鏈形成後,美國就有機會掌控晶片的研發、設計、生產與製造,這將促使晶片的貿易採行美元結算,進一步實現晶片美元。

美國的計畫堪稱縝密,不過,其中仍存在挑戰,最大的變數當然是中國大陸的技術突破,一旦中國大陸自主研發晶片獲得成功,美方的壓制就不一定能夠發揮功效。近日中國媒體報導指出,華為宣布已完成晶片十四奈米以上EDA工具國產化,中國大陸正一步步突破美國及其盟友共同建立的圍堵網。其次,石油是天然資源,有總蘊藏量的限制,晶片是應用科技,兩者的稀缺性不同。

當然,美國要掌握規模夠大的晶片生產量,才有可能建構晶片美元,因此,台積電顯然是新美元霸權能否成功的關鍵。由此可見,台積電其實具有與美方談判的籌碼,政府應助一臂之力,為台積電爭取更多權益。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