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因應匯率變化是台灣經濟的新課題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社論

歲末年終時刻,回顧今年台灣整體經濟表現,最令企業感到難以適應的,新台幣的大升驟貶應是主要因素之一;尤其進入第四季以來,這個出口外銷最重要的季節,匯價單日震盪幅度動輒以角為單位,確實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困擾。而包括美國的利率決策、中國大陸的降準降息,及日本零利率政策的調整,這三項影響新台幣走勢最重要的貨幣政策,都處於關鍵轉折點上;即使到了明年,匯率仍會是影響企業經營的重大變數,必須謹慎面對。

首先要說的是,台灣是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客觀上來說,匯率的自主性並不高,決定匯率升貶的大多數因素,均來自境外。加上美國對於操縱匯率,設下了三項審查標準,讓央行即使想在市場上發揮影響力,仍會有所忌憚。也因此,觀察新台幣外匯市場的動向,應優先掌握國際金融情勢的變化。

就整個二○二三年來看,金融市場出現的任何風吹草動,均為美國聯準會(Fed)所發動。開年以來的一場場的利率決策會議(FOMC),只要宣布利率調升,直接影響國際資金的移動方向,並導致新興國家的匯率劇烈波動,多以大幅貶值收場。此情況到了近期出現改變,會議釋放出的訊息指向降息有望,於是之前所發生的資金大挪移,逆向重來一遍,導致非美貨幣面臨龐大的升值壓力。

面對此一現象,多數國家均顯得無可奈何,包括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在內,也是如此,當日圓匯價表現失控時,日本銀行(央行)幾乎也是狠話說盡,效果卻相當有限。中國大陸或許是唯一有機會向美國叫板的國家,人民銀行(央行)屢次表態,要維持匯率雙向波動的穩定,非只朝單一方向走,但大抵而言,捍衛匯率穩定的過程相當辛苦,偶有效果付出的代價卻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在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時,相當強調內需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不再期待透過廠商出口接單,於外銷市場攻城掠地來提升經濟,更多強調的是透過內需市場的擴大,作為經濟發展的保底壓艙石。

而此一「美國由升息轉為降息,中國大陸由外銷改為內需」的新趨勢,應可理解為新台幣升值將是大勢所趨。因為一來國際資金將因利差縮小而回流台灣,二來與新台幣連動性極高的人民幣,也因減少了支持出口商的考量,而不會刻意走貶,兩因素相加相乘,新台幣自然會維持強勢。

但台灣與大陸不同的是,我們沒有如此腹地廣袤的內銷市場,可以作為拚經濟的基本盤,相當程度上,經濟成長還是要靠外銷市場撐起。也因此,當新年度的匯率條件處於不利的情況時,政府公部門和銀行業者有必要因勢利導,主動協助廠商處理好避險的安排。

年底前陸續召開的金融機構法說會上,業者多強調全年的獲利可觀,其中貢獻頗多是來自外匯市場的操作,顯見這麼多年下來,台灣的銀行已學會了外匯業務的致勝心法,不再是外商銀行的專屬品。進入二○二四年,此一國際金融市場風雲變幻的年度時,銀行不僅要獨善其身繼續創造獲利,更要兼善天下協助企業因應變化,唯有讓企業順利躲開金融市場的風險,在此疫後經濟發展相當關鍵的新年度,台灣的經濟表現才會開花結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