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重建國際新金融秩序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社論

面對多極世界的來臨,原有的金融機制已無力因應包括全球暖化等新課題,法國總統馬克宏倡議的「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二十二日在巴黎登場,除擔任主持人的馬克宏之外,還包括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德國總理蕭茲、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巴西總統魯拉、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以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等五十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領導人參與。

「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主張應建立一個「新共識」,就解決貧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大自然等全球共同目標,提出金融解決方案。馬克宏之所以會提出這個想法,並迅速得到以全球南方為主的國家認同,是因為過去多年來,富裕國家所承諾的氣候融資信用破產,以致開發中國家必須積極另求實質幫助。而由中國大陸所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又一直很難得到已開發國家的信任與投入,因此,馬克宏決定登高一呼,建立新的國際金融機制。

日前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發文批評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世銀)。他指出,IMF和世銀的現有架構和規則顯然已「不公平地偏向」已開發國家,而發達國家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他呼籲這兩個全球多邊金融機構必須大刀闊斧改革,例如在董事會中增加發展中國家執行董事的代表比重等。

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人口七點七億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從IMF獲得總計二千八百億美元的資金援助,而人口合計高達十一億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僅獲得八十億美元的資助,非常不公平。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國家,從發達國家和組織所獲得的政府發展援助(ODA)約減少二百五十億美元至三百億美元,造成發展中國家損失相當於每年發展支出的百分之十以上。

更值得關注的是,富有國家在聯合國氣候峰會承諾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氣候資金給貧窮國家,但美、英、加、澳等,沒有一個國家達標,而和目標差距最大的是美國。有鑑於此,馬克宏決定發起新的金融機制,明確地制定一條路徑,為氣候融資釋放更多資金,並且減輕低收入國家的債務負擔,其核心基礎是「公平正義」。

包括IMF和世銀等都是二戰之後由美國主導的產物,美國財長葉倫明白表示,這兩機構反映了美國的價值觀,「是制衡中國等其他國家不可持續貸款的關鍵力量。」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迭次抱怨,IMF和世銀的借貸規則只會加重他們的債務負擔,而「國際危機組織」(ICG)主任理查德.高恩認為,美歐掌控了IMF和世銀的決策權,其他如非洲國家等只有「極少投票權」,這樣的模式早已引發不滿,中國大陸更明白指出,IMF和世銀是多邊金融機構,應該在充分反映各成員國利益的基礎上推動國際合作,「這兩個機構並不屬於美國」。

「氣候脆弱國家群」(Vulnerable 20 Group,V20)表示,在二○三○年之前全球金融體系必須完成重組,如此才得以與氣候目標保持一致。而既然IMF和世銀等既有的金融體系做不到,當然就必須重啟爐灶。主張歐洲必須戰略自主的馬克宏不但發起「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還主動表示想要參加今年八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集團峰會,可以看出,馬克宏的確雄心勃勃,想在後美國時代取得領導地位,未來情況會如何發展,「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的成果可做為觀察指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