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活動頻繁 這些海域生態壓力緊繃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774觀看次
環團盤點盤點台灣6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為生態壓力最高的前3名。圖/綠色和平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獨具特色的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備受全球旅客青睞,尤其澎湖、綠島更曾獲選為世界級海洋觀光景點,但政府卻無完整監測與掌握。綠色和平盤點台灣6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為生態壓力最高的前3名,呼籲立法院加速審查海保法,推動生態經濟與觀光,並建立監測與管理系統以維護海洋生態。

綠色和平今(15)日召開「無魚海洋枯竭觀光2—全台6大海洋觀光區生態壓力評估」記者會,盤點澎湖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小琉球)、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含龜山島)、北海岸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及墾丁國家公園沿岸等6大台灣重要海洋觀光據點,透過2023年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統計累積2億筆數據,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的前3名為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人為活動頻繁是透過船舶行經海域的距離、船舶出現的次數、船舶穿越所經的時間長度所統計出的數據,而生態壓力較高的前3名區域,不僅是海洋觀光重鎮,也是重要漁場,除具備珊瑚、潮間帶、潛海熱泉等生態系,也涵蓋鯨豚洄游與聚集地。

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也與在地潛水業者合作,發現近半年來在澎湖、北海岸、東北角與墾丁的熱門潛點,皆有海洋棲地持續受到破壞、珊瑚衰敗、廢棄漁網纏繞生物與珊瑚、垃圾大量累積的證據,對台灣推動海洋觀光的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邱郁文指出,各種船舶對海洋生態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船舶的引擎聲及螺旋槳轉動聲產生的聲音,會干擾海洋生物的通訊、導航及獵食行為。

另外,船舶可能與海洋生物如海龜、鯨魚等發生碰撞,導致傷害或死亡;船舶燃料泄漏及油汙染也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與棲地,而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會加劇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如海平面上升或海洋酸化等。

李于彤說,台灣海洋生態與海上遊憩活動是極具價值的觀光資產,需海保法從根本建立一套制度,運用分級管理,讓海洋資源使用與生態達到平衡,呼籲新國會能回應民眾期待,守護台灣針對海洋資源,加速審查海保法,推動生態經濟與觀光。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