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袋玻璃雕塑 挑戰觀眾視覺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1觀看次
馬丁尼茲在創作過程,需要敏銳的注意力和精湛技藝。
宛若「塑膠袋裝水」的束口部分,可見到精緻的細節。
馬丁尼茲的水袋作品,其實是非常擬真的玻璃雕塑。 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很多時候都要思考,眼前的事物是否為最原本的樣貌,還是經過「後製」所完成。像手機有App可以修飾臉型、五官,而且不只是靜態能修臉,動態也能幫助大家更完美,輕鬆讓使用者變成網美。而美國藝術家馬丁尼茲(Dylan Martinez)就藉由玻璃雕塑,來挑戰觀眾的雙眼。在馬丁尼茲的系列作品「H2O/SiO2」中,其實找不到水跟塑膠這兩種材質,因為它們是紮實、脆弱的玻璃製品,結合數種玻璃吹製和雕刻技術製作而成,他想要透過作品讓觀眾去思考現實與幻覺間的模糊界線。

「H2O/SiO2」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在裝滿水的塑膠袋中變成一條魚,就像人們在寵物店買到或在嘉年華遊戲中獲得的獎品一樣。然而,魚已經被移除,讓觀眾有機會想像曾有生物在裡面或思考它的消失。

手工雕塑細節

製程繁瑣複雜

首先,馬丁尼茲先塑造「水」的部分,接著在頂部增添一個大氣泡,去形成包覆水的「塑膠袋」,然後開始手工雕刻出皺褶和其他細節。雕刻完成之後,將它們放進攝氏五百一十度的冶煉爐,並冷卻一百二十小時,一個相當擬真的玻璃雕塑就這樣完成。

整個過程需要馬丁尼茲和他的助手敏銳的注意力和精湛的技藝。在創作過程中沒有中斷或停頓,因為玻璃需要不斷旋轉,以免掉落到地面,並且每三十至六十秒重新加熱一次,防止它變得太冷導致熱應力而破裂。

事實上,會開啟馬丁尼茲突破既定印象的創作風格,是源自他本身為紅綠色盲,所以他提供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法:「不斷上升的氣泡與作品的形式,讓人相信這些雕塑就跟他們看到的一樣。最令人著迷的是,我們的欲望常常會凌駕於對現實的感知,你會相信你所想的就是眼前的真相。」

作品受到矚目

曾來台灣展出

馬丁尼茲的作品透過對光線、空間和玻璃物理特性,探索人類感知的邊界。他對玻璃的迷戀始於在大學學習藝術入門課程後的一門選修課。馬丁尼茲主修物理科學,輔修戶外教育。自然界的錯綜複雜讓他著迷,了解如何控制熔融玻璃,成為他多年實踐的主要焦點。

馬丁尼茲在印第安納州曼西市的鮑爾州立大學獲得玻璃專業的碩士學位。他曾在各國跟隨大師級工匠學習。馬丁尼茲的雕塑在國際受到矚目,並曾在美國、義大利、法國、瑞士、荷蘭、台灣和新加坡展出。最近,馬丁尼茲在義大利穆拉諾(Murano)完成為期一個月與威尼斯玻璃大師的合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