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THE MERIT TIMES
整理/黃朵而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整理/黃朵而

1.

張德明是台灣風溼病學權威名醫,在超過40年行醫生涯,他看診人數超過50萬人次,被信賴的不只是醫術,還有他善於寬慰人心的「仁術」;他也將診間為病人治病、療心的故事,寫成一篇篇耐人尋味的散文。張德明表示:

「我的字典裡沒有『退』這個字,只要病人需要我,我就在!」

2.

35年前,陳麗絹跟著陪丈夫駕菜車賣菜,每天凌晨到屏東批菜,再到台東偏鄉販售,每天行車里程逾200公里,遇到弱勢戶還會免費送菜;丈夫離世後,她也堅持一個人賣菜,直到自己罹患肺腺癌,才交棒給兒子葉家豪,仍不忘叮囑:

「遇甘苦人加減送、要多幫忙!」

3.

紀實節目《我在工場拍拍手》由曾獲3座金鐘肯定的製作人劉志雄打造,他走訪全台16個產業、逾30間工廠,除了呈現產品製造的細節,也為這些撐起台灣重要產業的幕後英雄們喝采;記錄30多名職人後,劉志雄認為:

「只要忠於自己的工作,就是職人。」

4.

前日本小姐伊藤千桃熱愛自然,40多歲她決定與喜愛都會生活的丈夫離婚,搬到神奈川縣臨海小鎮──葉山,並與女兒經營餐廳兼民宿「桃花源」;20多年的山居生活,不僅讓她學習與大自然共處的智慧,也讓她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伊藤千桃表示:

「重點是誠實面對自己,然後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5.

黃鈺崴是一名航空迷,夢想是成為飛航管制員的他,大學畢業前夕就開始準備民航特考,考了3年才上榜;最後一年,他白天還有正職工作,下班累了,就想像在塔台管制的未來,用想像力、意志力支撐自己繼續下去。黃鈺崴認為:

「只要做每件事都是100%去做,你的努力終將被大家所見。」

6.

中國大陸科學家澤仁志瑪專門研究地球和空間物理,是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空間信息研究中心負責人,也是「張衡一號」電磁衛星計畫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她希望利用衛星觀測地震,保護大眾免受災害損失。澤仁志瑪說:

「我始終不忘父母長輩的教誨,要樂善好施,幫助他人;會加倍努力科研,守護大家生命安全。」

7.

徐維謙在資訊科學研所念完一年的碩士,不想往業界發展的他,決定休學考公職;面對家人反對的聲浪,他仍堅持自己的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念書、找方法紓壓,5個月後,成功考取關務特考資訊處理類科榜首。徐維謙說:

「保持平常心,努力不會辜負自己。」

8.

30年前,資深藝人譚艾珍開始接觸器官捐贈,並擔任宣導義工,年近70歲的她,除了含飴弄孫,仍四處奔走宣導器官捐贈、大體老師追思紀念會等公益活動,並簽署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與器官捐贈意願書。譚艾珍認為:

「我們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能自己決定生命的厚度。」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