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觀察】廣東惠州 珠三角崛起 拚三足鼎立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劉荒、劉宏宇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億緯鋰能研發車間。圖/受訪者提供
億緯鋰能軟包三元電池生產車間,機械臂代替人力高速運轉。圖/新華社
位於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工業區的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圖/新華社
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圖/新華社
惠州TCL廠區。圖/受訪者提供
文/記者劉荒、劉宏宇

與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4個兆級經濟強市相比,惠州雖連續10年穩居廣東省第5,但隨著深圳都市圈一體化進程,打造深莞惠「一主兩副」核心區的願景,激發起這個素有「嶺南名郡」之譽的城市,追求鼎立之勢的雄心。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繼二○二一年工業總產值首破兆大關,已躋身廣東第五個「兆級工業大市」的惠州,今年又提出二○二五年工業總產值達到人民幣二兆元的目標,凸顯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的發展底色。

記者深入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調研,探究這個去年產值突破人民幣五千億元的龍頭產業,何以在全球消費電子需求疲軟、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衝擊下成功逆襲,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來自哪裡,對各地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有何啟示意義?

打破低端重塑價值

珠三角分布著一條全球配套最齊全、密集度最高的電子產業帶,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包攬全省行業產值前三甲穩坐龍頭地位。

一九九○年代起,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靠代工起家,從價值鏈低端向中上游攀爬,逐步形成以三星、TCL為主的產業集群。

二○一九年九月,韓國三星集團早期在華設立的工廠──一九九二年成立的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星」),因成本及市場變化停產撤離。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百家為其配套的中小企業,圍繞三星上下游幾百億元的訂單歸零。

遭遇這場滅頂之災,也有企業逃過此劫,那就是惠州西文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文思」)。西文思背水一戰、提前斷臂求生的故事,引人思考。

二○○八年成立的西文思,是一家專業的電子製造服務商,長期代工三星音響產品,收入占比最高時超過三成,僅次於為其他大客戶代工的手機業務。

「三星、TCL和LG都是我們的大客戶,大到感覺把命都押給人家了。」曾在外企工作過的公司董事長吳志湘,從三星用工「嚴進寬出」等微妙變化中,察覺出這家巨頭要撤的前兆。

他重新審視公司主營業務,更感到危機重重──繼續給三星代工就是等死,而做手機代工要拚規模,投資跟不上無異於找死。

從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製作、元器件的選型採購到線路板組裝交付,西文思的印制電路板組裝(PCBA)一站式解決方案並不落後,但在傳統加工領域的規模比拚中卻處於劣勢。

長痛不如短痛。二○一六年,吳志湘決定退出三星供應鏈和手機代工業務。「年底算總賬,『半壁江山』都塌了!」對西文思提前撤出三星供應鏈有先見之明的說法,他並不以為然,「當時只明白啥是死路,不知道活路在哪兒!說實話,一切都是熬出來的。」

他們打破傳統「代工廠」僅靠比拚規模和成本的低端鎖定,從消費電子切入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不再簡單依靠資本、人力或土地等生產要素的疊加去賺錢,而將技術提升和管理進步的成果,轉化為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智造能力,沿價值鏈向上攀升。

「傳統加工與先進製造同屬加工業,含義卻大不一樣。比如同樣收一千萬元(人民幣)加工費,若生產手機需要開五條產線,醫療電子設備一條線就夠了,但後者工藝更複雜,利潤也更高。」吳志湘解釋道。

作為大陸醫療電子PCBA領域的頭部企業,西文思加工費仍占總收入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傳統加工僅剩百分之十,重點客戶已轉換為以邁瑞醫療為代表的眾多醫療器械上市公司。

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才有可能成功。「無論技術難、供應鏈難還是複雜度高的產品,我們都願意去嘗試。難點多是客戶痛點,價錢更容易談。」吳志湘更深悟出中小企業不爭第一、爭唯一的道理。

成為PCB台積電

走進全球印制電路板(PCB)製造百強企業──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宏」),占地數百畝的現代化產業園氣勢恢宏,一排排生產高精密度印制電路板、HDI PCB等產品的自動化設備,在這座智慧工廠中井然有序地運行。

PCB素有「電子產品之母」之稱,是承載電子元器件並連接電路的橋梁。中國是世界最大的PCB生產國,產值約占全球一半。

「過去七年,公司年複合增長率達百分之三十;未來八年,計畫產值達到二百億元(人民幣)。」年過半百的勝宏董事長陳濤,是一位軍旅出身的西北漢子,言談舉止乾脆俐落。

「培育一家國際大客戶,至少要幾年的時間。全球經濟不景氣,更要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他們不會費力去尋找新的供應商。」陳濤深信,沒有緊密合作,就沒有市場未來。

談到國內部分代工企業外遷現象,他認為,全球PCB市場蛋糕還會增大,並呈現「大型化、集中化」的趨勢,未來國內市場仍然大有機會。

「堅守代工沒有什麼不好,台積電不也做代工?」面對重塑代工企業供應鏈價值的新挑戰,這位中國大陸PCB排名第四的企業掌門人表示,自己更看重穩定的客戶群、持續的技術競爭力。

「我們有信心把代工這碗飯吃好,力爭成為PCB領域的『台積電』。」他補充道。



聚焦細分市場 跑出差異化競爭

鋰錳電池是全球市場用量最大、範圍最廣的鋰原電池,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安防、智能儀表、物聯網、GPS定位、RFID標籤等領域,但市場容量難以與可充放電的鋰二次電池相比。按照專業機構預測,二○二五年全球鋰錳電池市場規模可達十點六八億美元。

專注於鋰錳電池的惠德瑞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德瑞」),依靠國際代工進入不可充電的鋰一次電池市場,成為大陸圓柱形鋰錳電池最大生產商之一。該公司副總經理何獻文介紹,目前公司國際代工產品仍占六成以上,主要供應國外工業客戶和電池品牌商,與美國勁量、日本松下等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

「在低溫環境下,我們有的電池性能比松下產品要好。」何獻文坦言,與這些全球一流電池品牌相比,惠德瑞生產線自動化水平、產品多樣性仍存在差距,而在產品價格、供貨和服務及時性方面優勢顯著。

由於鋰原電池行業技術壁壘較高,製造商相對固定,應用場景之間替代性不強。近年來,惠德瑞收入一直保持百分之二十以上增長,未來將依託ODM發展自有技術,搶占國際市場,開拓增量市場。

何獻文認為,歐美多國已完成安防產品相關立法,每個家庭都要安裝獨立的煙霧報警器,市場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公司主動放棄新能源電池市場裡的「大西瓜」,而從這些少人問津的「芝麻」中,找到令人驚喜的新市場。

數據顯示,惠州市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四千家,產值超百億人民幣的工業企業十六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十六家。

靠韌性穿越行業周期

然而,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不亞於「脫胎換骨」,雖難度很大,但至關重要。作為當地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的頭部企業之一,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緯鋰能」)開闢出另一條道路:一邊擴大產能,一邊布局上游原材料市場,確保供應鏈暢通。

「通過與上游企業設立合資公司,布局鎳、鈷、鋰等礦產資源,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億緯鋰能的財務經理朱小軍說,這種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的戰略協同,是億緯鋰能三大業務體系之一,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今年以來,大陸鋰價持續下跌近乎「腰斬」,下跌速度之快超乎預期。客觀上說,鋰價回調可以大幅緩解中下游產業鏈的成本壓力,暴漲暴跌則對企業韌性構成巨大挑戰。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