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碳權交易 碳交所主責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日說明我國碳交易規畫,未來採「二加一」三軌並進,碳權交易所負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代購兩大業務;環保署則負責國內小額減碳效益媒合,例如民眾汰換電動汽機車取得碳權,由環保署媒合買賣雙方。環保署表示,碳交易相關子法包括《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分別在今年六月、十一月預告,年底前會陸續到位。

蔡總統五日接見環團,提到碳交所將於下半年成立,未來透過碳權交易、增量抵換、自願減量三管齊下,落實淨零排放;不過,環保署碳交易子法今年底才會陸續到位,實際上國內碳權的交易最快可能要到明年、後年才會真正落實。

限定買賣對象 避免哄抬碳價 

環保署指出,碳交所將負責兩大業務,首先是代購國外碳權,這部分不限交易對象,只要企業有碳中和需求,自願購買碳權抵銷碳排,即可透過碳交所購買國外碳權。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未來國外碳權進到台灣市場,會再有一道把關機制,確保企業在碳交所買到品質可靠的碳權。

碳交所第二項業務是國內碳權交易,碳權來源是國內自願減量、抵換專案;為避免「囤碳」哄抬碳價,將限制交易對象,僅依法有抵換需求者(例如環評開發單位或碳費課徵對象),才能在碳交所購買國內碳權,確保價格合理。國內碳權的賣方規定須為公司、工廠、行政單位等事業,換言之,一般自然人無法透過種樹等方式取得碳權、進入市場交易。

至於小額減碳效益:環保署針對汰換舊車、換購電動機車每輛給予二點三噸碳權,換購電動小客車每輛給予十九點三噸碳權,已媒合買方竹科管理局、新竹縣環保局收購,用來環評增量抵換,接下來中科、南科等也都會加入。

碳權需求日增 需靠自願減量

另一方面,碳權「僧多粥少」將是大難題,未來環評增量抵換加上碳費徵收對象,碳權需求只會愈來愈多;環保署估算,目前抵換專案碳權僅有不到一成可進入市場,須倚賴「自願減量」碳權填補缺口。環保署早在二○一五年就發布《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開放業者申請抵換專案、取得碳權,近年最知名案例為台北101大樓更換照明燈具,取得約兩千四百萬噸碳權。

至於如台積電的竹科寶山用地,每年有三十七萬噸抵換需求,加上中科二期、南科橋頭、台南等,以及未來碳費課徵對象可能也有需要,每年數十萬噸需求跑不掉,供需如何平衡,會是難題。官員表示,環保署未來擬推出「自願減量專案」,透過簡化程序、降低成本,鼓勵住商、農業各部門以大帶小,成為碳權供給方。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