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著藍光會怎樣嗎?

THE MERIT TIMES
文/Sven
字級
收藏文章
76觀看次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Sven

藍光,就像字面上意義,是帶有藍色色調的光。

光線中可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眼睛可感受的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的光,稱為可見光。不可見光又分為紅外光及紫外光。光的顏色不同,波長也不同。波長愈短,能量愈高。藍光的波長是380~500奈米,在光譜中跟紫光、紫外光一樣,屬於高能量、短波長。

藍光威脅

危害不少



藍光的一個特性是,它無法被人眼有效過濾。它能輕易地穿透水晶體,直達視網膜。這個特性可能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死亡,造成永久性的視力下降、喪失,還可能加速眼睛黃斑部的細胞氧化,最終引發黃斑部病變 。

另外,藍光由於波長短,容易造成散射,讓眼睛聚焦困難。眼睛為了看清楚,就必須更用力聚焦而導致緊繃,無法放鬆,最後造成眼睛疲勞。長時間視覺疲勞,會引起近視加深、視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藍光對人體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抑制褪黑色素分泌。褪黑色素的作用是促進睡眠、調節時差。睡前如果暴露手機或平板的藍光時間過長,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失眠。睡眠不足或品質差,會造成身體的免疫力、記憶力、反應力及協調能力下降,罹患各種慢性病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而且藍光對人的傷害絕不只侷限在眼睛這麼簡單,有研究顯示,藍光甚至會誘發癌症等重大疾病。

藍光優劣 在於劑量



大自然的陽光、各種照明光源、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各種3C產品──藍光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那我們豈不是一直生活在「光害」的威脅之下?

藍光很大一部分的來源是太陽。在3C產品問世之前,人類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幾十萬年,為何之前沒有光害問題?可見得問題的所在是劑量。

一般商店裡的燈光照明,都要比手機的藍光要強,更不要說是陽光了。白天陽光的藍光可達到手機的10倍以上。所以,藍光本身不是問題,看手機時的距離、時間長短、曝照劑量,才是問題所在。即使是我們賴以為生的陽光,照多了也會致癌,不是嗎?

黑暗環境中不要死盯著看、配戴防護眼鏡、每30分鐘休息5~10分鐘、老人小孩要格外留意,這些都是專家建議的預防措施。

藍光是高能量的光,適度的藍光可帶給人光明,提振人的精神,改善人的情緒,讓心情愉悅,對增長記憶與認知能力也有幫助。另外,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紅、藍、綠所謂的三原色,如果再把藍光過濾掉,那麼人就看不見這麼多種顏色了,對於光線和對比度的辨識,也會降低。還有,藍光對於調節晝夜的節律(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白天,藍光的比例較高,讓人容易保持清醒、活力、專注;夜晚,當藍光的比例大幅下降後,人體分泌足夠的褪黑色素來幫人入睡。

藍光環繞 自求多福



那麼為什麼還要用藍光?實際上針對藍光對眼睛的危害,早在2000年左右就有了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以藍色為主調的螢幕產品,到現在都沒有減少的趨勢。

明知道藍紫色光易造成傷害,還堅持用?說來好笑,這竟然要追溯到上世紀8、90年代的科幻電影。在當時,藍色被塑造成一種帶有夢幻、未來、神祕感的顏色,炫極一時。但這也影響了之後科技產品的設計。至今,微軟、英特爾、Twitter、Facebook等科技界巨頭都還偏好以藍色來包裝它們的公司及產品呢,在產品文化的風氣改變之前,我們只好自求多福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