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情深故鄉(17-3) 大台北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正在進行茶葉篩分的工人 1960年,大稻埕,一名工人持著篩子執行「篩分」的工作,嘴巴裡同時抽著菸。雖然不符合現代作業規範,不過當時的工作狀態正是如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縫裁班女孩展現學習成果 1960年,台北萬華,南機場縫紉中心第一期部分畢業生合影。八名年輕女子合力抬起一片木板,上頭整齊摺好的衣服是畢業生製作的成品,這是她們努力學習,由縫裁班老師驗收後所展現的成果。 此一時期,紡織業欣欣向榮,需要大量人力。全台各地公家和民間團體紛紛組織縫裁班,幫助清貧家庭婦女取得一技之長,透過到工廠縫衣服或是在家接活計,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當時縫紉工作養活了許多家庭,為改善民眾的生活提供了重大貢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縫裁班師長們的笑顏 1960年,萬華南機場。縫紉中心縫裁班畢業典禮即將開始,師長們齊聚在門口,露出笑顏迎接畢業生進入會場。眾師長圍繞在桌旁,上面覆蓋著一塊大方布,桌上備有毛筆、墨水,讓師生在上面簽名留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稻埕茶廠的茶葉篩分 1960年,台北大稻埕,工人們在製茶廠進行「篩分」,將經過「風選」的茶葉做進一步的處理。相片右上器械即是「風選機」,藉由風力將不同大小的茶葉分開來,不僅加快了篩分的速度,同時也可減少勞動人力。 茶葉是一門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產業,從茶園摘採茶葉、製茶廠將茶葉精緻化,再將包裝好的茶葉送到消費者手中,每一個過程都須經由人力層層把關。台北大稻埕是清領後期到戰後初期的茶葉集散地,北部各茶園收成的茶葉經過初步處理後,便會送到大稻埕的製茶廠進行後續的分級與加工作業。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南機場縫裁班畢業典禮 1960年,萬華南機場。南機場縫紉中心縫裁班的師長與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的成員合影,門廊上有兩行字,第一行為「台灣基督教國際救濟會」,第二行則是「南機場縫紉中心縫裁班第一期畢業典禮」。 美援救濟物資分為三類,分別是:幫助當地政府建設、幫助社會發展建設,以及救濟貧民。縫紉中心是使用「幫助社會發展建設」的救濟物資,提供當地婦女縫紉技術的學習管道,讓她們習得一技之長,改善自身經濟能力,從而幫助家庭脫離貧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縫裁班師生合影 1960年,台北萬華,南機場縫裁班師生在畢業典禮後一同合影。學員清一色是年輕女子,且相當部分是國校剛畢業後13到15歲的青少女。她們前來學習一技之長,準備學會縫紉技術後到工廠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情深故鄉:歲月台灣貳部曲》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朋友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