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出口 創14年最深跌幅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全球終端需求持續不振,財政部昨公布6月出口323.2億美元、年減23.4%,連10個月負成長。圖為長榮海運貨櫃船停靠高雄港區卸貨。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出口外銷低迷的局勢,比想像中更嚴峻。財政部昨公布6月出口323.2億美元,較上月減10.6%、較去年減少23.4%,創下「連10黑」。6月進口263.6億美元,年減29.9%,雙創14年以來最深跌幅紀錄。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坦言,6月出口比原本預期來得更低,當初設想的「最快9月轉正」機率大幅下降,最快要等到11月才可能轉正。

上半年進出口

跌落亞洲後段班

對比亞洲四小龍的上半年進出口狀況,官員指出,香港減12.7%、南韓減12.3%、新加坡減少8.9%,台灣則是減18%,由此看來,是在經濟體裡面表現相對較弱,跌幅最重,落在後段班。

蔡美娜分析指出,6月整體而言偏弱,尤其出口原本是呈跌勢收斂,6月反而又明顯轉弱,遠低於原先預期,預估7月出口年減約16%至19.5%,出口規模在348億美元至363億美元之間,轉正時間恐怕會比原先預期更晚。

陸港年減26%

20年同期新低

財政部表示,上半年對5大市場出口皆下滑,其中對於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衰退最多,年減26%,占總出口比重35.5%,創20年來同期新低。對美、日分別年減15%、2.5%,占比各升至16.1%、8%,近20年同期高點。6月單月部分,對東協年減幅度27.6%最多,其中電子零組件、礦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資通與視聽產品、化學品等皆呈衰退。

蔡美娜歸納4個主要原因,首先是整個國際間通膨壓力尚未完全冷卻,再加上各國大幅升息所累積效應,壓抑終端需求,全球經濟復甦之路不是那麼平順;其次,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有點後繼無力。第三,整體產業的庫存調整還在持續,訂單沒有明顯改善;第四,外銷產品價格再下跌,加上去年基期偏高產生牽制作用。

國際通膨未緩解

4大因素所致

財政部指出,6月出口主要貨品中,電子零組件因積體電路需求疲軟、半導體產業消化庫存,年減21.3%;傳產貨品出口跌幅擴大,其中礦產品因市場需求低迷及油價維持盤整,年減55.3%,塑化產品買氣依然不振,加上海外同業競爭,各年減32.1%、33.2%。累計1至6月出口主要貨品多呈2位數衰退。

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持續發酵,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高,加上新品備貨及外貿旺季效應,皆可望維繫我國下半年出口動能,唯全球通膨、升息、俄烏戰事僵持、美中科技戰等變數,牽制國際經貿情勢,恐為台灣出口帶來壓力。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