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沙彌教育奉獻(節錄)

THE MERIT TIMES
文/慧顯法師(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慧顯法師(星雲大師右第二排、第一位)帶領沙彌學園師生回佛光山尋根,與星雲大師於傳燈樓一樓大合照。圖/佛光山提供
文/慧顯法師(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

給人信心

講到師父上人對我們的調教、開示,我想起在1998年要去印度受戒之前,師父集合所有新剃度的弟子,在佛光山如來殿U型會議室面談接心。師父問我幾個問題後,就說他授記我,將來要回到馬來西亞去弘法。那時我才剛出家,不過22歲左右,師父的話聽得我腦袋一片空白,卻也在我心裡種下種子:師父對我如此信任,我不能讓師父失望。我必須努力學習。

果不其然,佛學院念到三年級時,2000年,師父就讓我們提早畢業,大部分都到了都監院。七、八個月後,師父在如來殿的會客室裡,分別見了我和幾個師兄弟,詢問派人到馬來西亞當住持一事。當下我只能害怕地告訴師父:我不會當住持,不懂寺院行政,更不知如何領導住眾。

師父問我:「你有慈悲嗎?」我想,慈悲心是出家人的基本,怎麼會沒有呢?師父說:「你有慈悲就可以去當住持了。」「可是我才25歲!」師父說他21歲就當校長了,你25歲怎麼不能當住持呢?我一時無話可說。他沒給我多少時間思索就直接要我去馬來西亞上任。

就在這樣的因緣,我被調到馬來西亞。師父常說「給人信心」,他真的很會給人信心。身為馬來西亞的鄉下孩子,若非有師父的調教,怎能想像有這種成就?一生中能到達如此境界,可說都是師父賜予的。師父真的翻轉了我們的生命。

你要發菩提心!

到了馬來西亞,各種事情自然都要從頭學起。記得日本本栖寺剛啟用未久,就為住持主管舉辦了第一屆講習,我藉此機會,向師父反應了很多馬來西亞徒眾的管理問題。

那時我們在本栖寺的五觀堂,落地玻璃看出去就是富士山,我單獨向師父報告。師父很慈悲,讓我慢慢地、完整地說這些對師父來講是非常小的事情。結果師父只簡單說了一句:「你今天講了一部《大乘起信論》。」

我有一種快要開悟的感覺。這是什麼意思?我跟師父說的是人事問題,是希望師父能調派新的人手給我,把這些我認為有問題的人調走。可是師父並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只丟下一句「你說了一部《大乘起信論》」,然後起身就走。我尾隨著師父,頭腦一直在轉:師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花了10年才想明白師父的意思。師父說《大乘起信論》,其實是在教訓我:你怎麼不發心呢?你應該要發菩提心啊!你應該做一個菩薩,要能夠包容、慈悲啊!怎麼只看到別人的問題呢?那你對他們包容了嗎?對他們慈悲了嗎?你有發心、要去改善別人的問題,甚至協助別人嗎?

在往後的弘法生涯中,一直不敢或忘師父這句話。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時,應該反省自己的發心足夠嗎?自己的慈悲具備嗎?如果問題還不能解決,那肯定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發心不夠、慈悲不夠。

只要你成材,我願為你犧牲

在馬來西亞服務滿6年後,師父讓我調職,原本是規畫我再回都監院,可是當我說想要進堂禪修,師父仍慈悲地滿了我的願。之後我向師父申請要去印度,師父就非常考驗我了。他說你的事,我們以後再說。我想,師父是在觀察我是否具備條件去印度,畢竟在印度弘法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準備好就過去,會不會遇到了困難、問題,就打退堂鼓,甚至退心呢?

我剛調派到印度的頭兩年,不管我向師父報告,想在這裡成立出版社、男眾佛學院或男眾育幼院等,師父都不同意。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當時我還沒有準備好。師父也知道我們的狀況,所以讓我們利用時間先了解印度這個地方,先到處去結緣:做慈善救濟、做義診這些活動。

2010年,師父或許覺得因緣具足了,就指示我:「你可以去辦沙彌學園。」最早的招生,也因為有前面兩年做義診的結緣,很多鄉下地方已經認識我們,知道我們是漢傳佛教的團體,所以願意把孩子送來德里,接受沙彌的教育。我們當然不懂怎麼帶小朋友,有點土法煉鋼,應該要怎麼做,就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習。

對於「沙彌教育」,師父說:「只要你成材,我願為你犧牲。」那麼偉大的師父,就是有教無類:無論你是大人、小孩,他一樣給你因緣,讓你成長、供你成長所需,就算要犧牲他自己,他也願意。這讓我們更加期許自己,要用心來辦沙彌教育,把這些沙彌當成佛陀一樣地培養。

師父的詩〈佛陀,您在哪裡?〉佛陀不在聖地嗎?不在經藏中嗎?甚至說佛陀不在我們的心中嗎?我從師父那句「只要你成材,我願為你犧牲」得到的感悟是:沙彌就是「佛陀」,辦沙彌教育就是我們的「選佛場」。

給人因緣

我們最初從5個學生開始,隔年還要去招生,之後就有了口碑,到了沙彌學園入學考試招生時,大家口耳相傳,家長就會帶著孩子來報名參加。我們的淘汰率很高,來報名、考試的,幾乎都有上百人,錄取的頂多就是十幾二十人。經過一、兩個月的適應,畢竟是沙彌教育,不想出家的就會離開,所以20人又會剩下10人。這樣扣下來,等於100個來報名的只收10個。我們要精選,不能只看人數。慢慢地,學校從5個人增加到將近八、九十人。

2013年,沙彌第一次回山向師父禮座。2016年,師父請我們到佛陀紀念館用餐,師父除了準備美食給沙彌們享用,也問了這些沙彌同學「長大以後要做什麼?」我捏了一把冷汗。他們有辦法回答嗎?當時沙彌頂多受了三、五年的中文教育,又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最小的只有八、九歲呢!沒想到,這些沙彌跟師父的因緣很深厚,他們竟然都聽得懂師父的口音,我們幾乎都不用翻譯。我很納悶,因為一般大人也常要用心聽,才能聽懂師父的揚州口音,可是這些沙彌都聽得懂。

他們也非常勇敢,每個人拿起麥克風,就說我將來要做什麼、長大要做什麼。一位叫乘敬的沙彌則跟師父說:「我長大要跟您一樣。」現場的師父、長老聽了,都笑得非常非常開心。師父很會啟發人,他講的話能夠引導人發自內心把一些潛在的東西啟發出來。

2018年,沙彌第三度回總本山尋根。有位叫乘海的沙彌,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跟星雲大師握手。這句話不知怎地輾轉傳到了法堂。

我記得那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沙彌們還在麻竹園的祇園廳寫日記。突然間聽說師父來了,大家都非常地歡喜,師父說要來跟大家握手。當時我最擔心師父要一個、一個地握三十幾個人的手,而且不是隨便握握,而是師父把手交給沙彌,讓沙彌握到覺得滿足。他不會催促,是看他們想握多久。

我一直在想,師父的手會不會痠?會不會累?因為他一直舉著手。雖然坐在輪椅上,但手是提起來的。我扶著師父的手肘,非常擔心,可是師父始終面不改色,慈祥地看著每一位沙彌,一一跟他們握手。

那個畫面,今天想起來還是很感動。不知道這些小朋友是否露水道心?穩定了沒有?也不知道長大以後真的會堅持嗎?道心能夠鞏固嗎?可是師父就是願意給人因緣,不放過跟徒眾、弟子有那麼一點結緣的機會。所以當時握到手的小朋友都非常歡喜,長大後有人說,還能夠記得師父手的柔軟、手的溫度。

往事百語

師父的《全集》裡面,影響我最多的就是《往事百語》。從中不僅看到師父的宗教情操,師父還用現代的白話文來重新詮釋佛法,讓佛法變得可以落實、有一個著手之處。

譬如有一篇〈檢查自己的心〉。檢查自己的心,是一種自我反省、自我檢討,當我們面對內心的貪瞋痴、在天人交戰時,有沒有辦法檢查自己的心?有沒有辦法反省自己?當自私自利充斥著內心,我們有沒有辦法檢查自己的心,讓自己能夠突破這個自私,然後學習菩薩的無我、發菩提心?

這篇也常常讓我反省自己,在教育沙彌的過程中,是否處處以沙彌成長為出發點,還是出於自己的情緒與虛榮。學生難免會犯規,有時候也會調皮,於是我學習師父在《往事百語》裡講的「檢查自己的心」:我要處罰他或是教訓他,是出於瞋恨心或自尊心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威,所以想教訓他嗎?如此,經過思考以後再處理,就會呈現出教育的效果。

師父說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也是我們沙彌學園老師們的座右銘。師父的意思是: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只有不會教、不會啟發人的老師。因為學生都會聽話、都聽得懂,都是有善根的。應機施教,觀察不同的根機,施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人要嚴厲一點,有的人要說教,有的人要給予機會,有的甚至要對他慈悲、包容他,讓他起慚愧心,他就會改變。

因為《往事百語》的「檢查自己的心」,啟發了我們,知道該如何教學。

(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