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乳叩關 酪農:明確標示國產鮮乳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平價的紐西蘭乳製品後年將大量進口,恐影響台灣酪農生存空間,酪農要求做好產品標示。圖/葉信菉
【本報台北訊】現行國內乳品缺乏標示,消費者難以辨識保久乳和鮮乳,也無法得知購買的鮮乳究竟是國產還是進口,因應二○二五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生效,大量平價進口乳品,恐輾壓台灣酪農生存空間,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等多個酪農產業團體昨召開記者會,要求至少要做好產品標示,讓消費者自主選擇。並制定短中長期的酪農白皮書及因應策略。

根據國家定義,鮮乳指百分之百生乳為原料,調味乳是五成以上生乳、鮮乳或保久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的調味乳。 保久乳(滅菌乳)是以生乳或鮮乳經高壓滅菌或高溫滅菌後,以無菌包裝供飲用乳汁,可置於常溫保存。

保存十四至七十天 目前都稱鮮乳

台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龔建嘉表示,現行沒有明確的乳品分類名稱,舉凡可保存七十天的保久乳,或是保存十四天的鮮乳,都被稱之為鮮乳。架上很多「XX牛乳」,多半生乳含量低,甚至沒有,也叫「牛乳」。喝咖啡用的進口冰磚還原乳,也非國產鮮乳。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台大動科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進口乳殺菌方式是深度加工,台灣鮮乳是低度加工,兩者差異在於加熱的溫度高低、時間長短,其中深度加工對乳品營養成分有一定破壞。現行有鮮乳標章的一定是國產鮮乳,但要取得標章困難,有些小農、自有品牌是國產鮮乳,也不見得能有鮮乳標章。

桃園養牛協會理事長許成寶說,應制定合理乳品價格,台灣年產四十六萬公噸生乳,九成以上是A級鮮乳,低度加工,營養成分比進口牛乳高,值得消費者支持。

農業部承諾 將朝差異化標示規畫

針對酪農業者呼籲明確標示國產、進口乳。農業部承諾, 會朝鮮乳差異化標示做規畫,近期將下鄉與酪農溝通收集意見,並與學界、專家學者和加工廠溝通如何區別國產與進口,再跟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討論。

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表示,最近農部頻與酪農座談,蒐集意見,有助擬定白皮書或政策說帖;至於標示問題,有鮮乳標章絕對是國產鮮乳。至於如何讓國人從標章上分辨是鮮乳或是乳製品,會再跟討論溝通。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