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節主題論壇 探討十大弟子傳

THE MERIT TIMES
人間社記者心忍大樹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佛館好聲音」樂團獻唱,以音聲供養大眾。圖/人間社記者李耀斌
佛光山7月29日舉辦僧寶節「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主題論壇,禮請慧傳法師、成大副校長陳玉女共同探討星雲大師《十大弟子傳》,慧喜法師主持,逾千人與會聆聽。 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佛光山7月29日舉辦僧寶節「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主題論壇,禮請慧傳法師(圖中)、成大副校長陳玉女(圖右)共同探討星雲大師《十大弟子傳》,慧喜法師(圖左)主持,逾千人與會聆聽。 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人間社記者心忍大樹報導】由佛光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二○二三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第二場主題論壇「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七月二十九日於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隆重登場,邀請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與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主講,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帶領大眾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十大弟子傳》,領略大師創建僧團的理念。

論壇開始前,由「佛館好聲音」樂團獻唱,以音聲供養大眾。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說明論壇意義與目的,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各道場義工、本山及佛館義工等,逾千人與會聆聽。

忠於信仰

為佛教盡心力

「星雲大師透過《十大弟子傳》,想要表達什麼樣的信念?」慧傳法師說,大師寫完《釋迦牟尼佛傳》後,隨後又撰寫《十大弟子傳》,其用意是期勉弟子要忠於自己的信仰,效法十大弟子,不要成為「呷教」的佛光人。大師在書中舉出佛陀十大弟子事蹟,也肯定佛陀的比丘尼弟子和在家弟子,同樣對佛教都作出傑出貢獻。

慧傳法師舉出,馬勝比丘折服當時還是外道的舍利弗,除了用他莊嚴的儀表,還有佛陀的緣起法。大師說,懂得因緣法的人必定「心存感恩」,就像大師創辦的普門中學棒球隊,訓練時向球場問好、幫忙撿垃圾,就是在感謝維護球場的幕後英雄。

慧傳法師發現,佛陀彈性運用慈悲愛語、嚴格指證、沉默不語、不問自說等方式,來啟發弟子明心見性。當尊者阿那律聽法打瞌睡,佛陀嚴加指責;當阿那律精進用功,佛陀便像慈父般關心他;當阿那律失明,佛陀幫他縫衣服。

對此,慧傳法師憶起一九九六年在巴黎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大師帶他們遊船途中,「為我披上外衣以免受涼,感受到師父如同慈父一般」。

緬懷聖僧

共創美好未來

陳玉女表示,大師早年面對佛教的困頓,特別撰寫此書來緬懷聖僧典範,展現「不忘初心」及創建一個健全的僧團制度和理念的用心。陳玉女注意到大師溫和的論述風格,以大迦葉為例,雖然苦行僧形象對佛教帶來負面影響,但大迦葉退能安忍清貧,進能負起結集三藏的責任,大師也給予讚揚。

陳玉女分析,十大弟子來自不同階級背景,例如舍利弗出身高貴,但他秉持因緣觀,為人謙虛,甚至喜捨他的雙眼;目犍連過去捕魚為業,在遭逢惡報時,因為有因緣觀,故坦然接受。十大弟子都安住在平等法性之中,個個都是「第一」,無有高下。

「每一位都是師父最好的弟子。」陳玉女說,大師帶領僧團的方式體現佛陀的教育理念,而佛光人弘法利生的精神,也展現佛陀十大弟子的特色。在出家與回家的張力之間,七眾弟子為佛教共創更好的未來。

下一場論壇十二月三十日將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主題為「法.何以成道:是迷信還是智信」,探討《佛法真義》,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講,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