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時尚】敦煌壁畫服飾風格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早期石窟壁畫所描繪的菩薩、飛天等,大多為錦帶飄舞,上身袒露,下身著裙,是古印度樣式。圖/微信旃檀精舍
敦煌壁畫是佛教文化的體現,不同時期敦煌壁畫的服飾反映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圖/微信旃檀精舍
早期開鑿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服飾,主要沿襲古印度佛教的服飾傳統。圖/微信旃檀精舍
敦煌壁畫服飾文化最顯著的變化,是由初始古印度式的袒露,變為儒家重禮的嚴密衣著。圖/微信旃檀精舍
盛唐時期壁畫的人物服飾則更為寬大豔麗,款式多樣,已少有「胡服」樣式。圖/微信旃檀精舍
敦煌壁畫中人物頭飾由印度式的髮髻或螺髻,變化成中國式的頭戴冠帽或綰鬢。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敦煌壁畫是佛教文化的體現,不同時期敦煌壁畫的服飾反映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早期壁畫服飾主要沿襲古印度的傳統;北魏之後,西域與中原服飾文化相融和;隋唐之後,壁畫服飾已轉變為中原風格。

敦煌是世界上保存古代壁畫面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以及藝術價值最高的文化瑰寶,更是石窟藝術的重要部分。敦煌壁畫的內容雖以佛教題材為主,但所描繪和塑造的人物卻包羅萬象,因此各類人物所穿的衣冠服飾,呈現繽紛繁複,精美絕倫。

人物服飾 反映當世

敦煌壁畫中的人物服飾,一類是佛教人物的服飾,如佛、菩薩、天王、力士等,這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而造就的圖像。另一類是世俗人物的服飾,如帝王、大臣、武士、供養人、侍從、農夫等,各階層人物的服飾或富貴莊嚴,或雍容華麗,或簡易質樸,都是當時世俗社會服飾的寫實描繪。

壁畫的服飾儘管有著藝術家豐富的想像,卻也是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反映。無論是佛教人物的服飾,或是世俗人物的服飾,不同時期的壁畫各有不同,顯示不同時期壁畫的描繪重心。所謂「朝衣野服,麗服靚裝。」壁畫中人物的衣冠服飾,不僅有現實依據,而且是隨時代的改變而變化。敦煌是藝術文化的體現,不同時期的壁畫內容,正是佛教中國化的歷程。

服飾風格 中印融合

早期開鑿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服飾,主要沿襲古印度的服飾傳統。例如,北涼時期開鑿的二七五窟是敦煌現存最早的洞窟,石窟壁畫所描繪的菩薩、飛天等,大多為錦帶飄舞,上身袒露,下身著裙,跣足,人物衣飾裝扮基本都是古印度樣式。東壁、北壁描繪的供養人行列,其中作為供養人領隊的比丘,服飾就帶有古印度僧服的特徵,特別是袈裟為袒右的披著方式。

到了北魏時期之後,壁畫中代表古印度風格的服飾就明顯減少,中原服飾風格的人物明顯增多,例如,北魏時期的第二六三窟北壁的「千佛」壁畫,全部都是整體著衣。北魏時期的二五四窟「降魔變」的錦帶,也披在身上,不同於北涼時期的搭而不披。北魏時期的第二九四窟北壁,壁畫中僧人似北魏時期推崇的「秀骨清相」、「褒衣博帶」,具南朝士大夫的形象,蘊含著中原文化特有的氣息。

佛經人物 當代體現

佛教傳入中國,在保持其特殊性的同時,也受到中原地區文化影響,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佛教服飾的變化。北朝的僧人服飾明顯地受到外來的影響,同時也融入了南朝服飾風格,體現出中國化的僧人服飾特徵,就在敦煌壁畫中得到驗證。

這時期敦煌壁畫的服飾,具有更多中原藝術的成分,形成將西域與中原服飾文化融和的審美特徵,有些壁畫就根據需要,同時描繪不同風格的服飾。例如,北魏時期的第二五七窟,此窟的壁畫極負盛名,如「九色鹿王本生」就是出自此窟。

在南壁壁畫「沙彌守戒」中,壁畫中的國王著印度服飾;送子出家的長者身著漢裝,頭戴弁冠,足著高履,身穿大袍,體現「褒衣博帶」的中原服飾風格;畫中的少女頭戴金冠,披大巾,身穿窄袖緊身的短襖衫服飾,為西域龜茲的服飾風格。這種「混合」的服飾是北魏時期壁畫的衣飾常見的特點。

西魏時期的第二八五窟僧人服飾,在風格上是西域風格與南朝的「秀骨清相」並存,在體感表現上,也是古印度明暗法與中國的色暈法各展風采。這與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易鮮卑服為漢制有很大關係,也是佛教逐漸中國化的先驅。



唐代敦煌壁畫服飾演變

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的敦煌莫高窟,從十六國直至元代,在一千多年的時空中,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各朝代都在此建窟,從未間斷。敦煌石窟的壁畫和彩塑保存了豐富而珍貴的中古時代服飾的圖像和資料,如此全面系統化的服飾畫面,讓人感受到服飾史的源遠流長。

儒家重禮 衣冠嚴密

隋唐之後,敦煌壁畫服飾文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壁畫、雕塑中的人物服飾,由初始古印度式的袒露,變為儒家重「禮」的嚴密衣著,服飾變成反應現實社會的中原服飾。服裝形制從古印度的腰布式,變成中國傳統的上衣下裳制的襦裙、冠冕服,以及衣裳連屬制的深衣、袍服等。

人物頭飾由印度式的髮髻或螺髻,變化成中國式的頭戴冠帽或綰鬢。人物的足飾由印度式的跣足,變化為腳穿雲頭、笏頭履,或草鞋、麻鞋、布鞋、靴等鞋履。即使是袒露,也增加了項飾、胸飾、臂鐲、腕釧、脛釧、足釧等許多珠寶裝飾,而衣帶在服飾中不但是裝飾,也有遮體的作用。

盛唐時期壁畫的人物服飾則更為寬大豔麗,款式多樣,已少有「胡服」樣式了。敦煌壁畫保存了豐富的服飾圖像和資料,是融合多元審美文化之後,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服飾審美文化,體現出中原獨有的飄逸、灑脫、簡潔風格,但又重視利用圖案色彩、飄帶、衣結作為裝飾,從而達到整體和諧的美學觀念。

敦煌壁畫服飾文化的演變,與這一時期的佛教中國化的歷程是同步的,藉由人物圖像藝術的呈現,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