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THE MERIT TIMES
整理/黃朵而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整理/黃朵而

1

不忍見到精神障礙患者求職處處碰壁,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系主任李冠逸以自身專業,帶領學生協助精障病患;他除了設計職業重建課程,也在社區設立飯糰、雞蛋糕等攤位,鼓勵精障者多跟大眾接觸,並培養專長、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李冠逸表示:

「希望藉由計畫讓精障者與大眾的距離更靠近,撕掉社會貼在他們身上的負面標籤。」

2

40歲時,曾麗娟面臨婆婆中風、看護逃跑的窘境,她一肩挑起照顧者的工作,意外走出特別的人生道路;她參加照服員訓練,學習正確的照顧知識,還成為芳療和桌遊講師,現在是關懷小丑協會執行長,帶著義工到各地安養院義演。曾麗娟說:

「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當心態正向,好的事情就會一直來,一直來。」

3

為了向世人呈現蜜蜂的脆弱與美麗,加拿大藝術家羅斯(Ava Roth)2019年開始,把繡框擴大到過去2倍大,並使用天然材料,讓蜜蜂跟她創作「刺繡蜂巢藝術」;此外,她還在後院飼養蜜蜂,一邊創作一邊保育,如今已養超過2.5萬隻蜜蜂。羅斯分享:

「對我來說,最值得一提的是,每件作品均採用無毒材料,在創作過程中,不會有任何一隻蜜蜂受到傷害。」

4

張卿眉(Anita)嫁到英國30多年,因公公、弟弟離世,讓當時58歲的她,決定辭掉會計經理工作,退休勇闖天涯;過去害怕一人出遊的她,慢慢克服膽怯,先參加英國境內旅行,再挑戰蘇格蘭、挪威等國家地區,逐漸享受獨自旅行的樂趣。現年62歲的張卿眉表示:

「踏出第一步很難,但如果不展開第一步,不會有新的獲得。」

5

年僅10歲的潘博均,出生前即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脊柱裂及水腦,無法自主行動,但他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學習使用助行器,甚至在幼兒時期就學會騎三輪腳踏車;喜歡上體育課的他,即使坐在輪椅上,也能和同學做伸展操、丟球,甚至踢球。潘博均說:

「自己只是先比別人辛苦,之後一定有美好成果等著我。」

6

施安迪(Andreas Stier)除了是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音樂系教授,也是累積十多萬粉絲的YouTuber,他擅長一邊演奏一邊用生活化的中文,介紹音樂家的作品、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好。他的影片觀看次數已經超過660萬次,但施安迪表示:

「對我來說,那些都是數字,是虛的;只有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那個當下,才是真正的快樂。」

7

萬格奇.穆圖(Wangechi Mutu)是出生於肯亞奈洛比的美國視覺藝術家,她的作品加入畫作、雕刻、拼貼、影片、裝置和表演藝術等元素,創造出一尊尊混合物種,探索權力、文化、女性主義、殖民史和全球消費等議題,對社會發聲。穆圖認為:

「別低估自己的角色,千萬別把自己看作是一個需要靈魂救贖的人,而是要堅持自己與生俱來的價值和特色。」

8

花藝師凌宗湧以就地取材、順勢而為風格,讓花藝品牌「CN Flower」成為台灣設計界、建築界、精品界首選;他也發起「美好關係」公益行動,將美學從花草,拓展到人與自然、人與人間的關係。凌宗湧也用園藝的心態培育兒子,他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原生特有種,我發現自己要『從園丁變成土地』,不再給孩子限制,相信孩子會長成他自己的樣子。」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