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照明光害 加燈罩助減光汙染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暗空協會與彰化二林農民合作,試驗使用燈罩情況。 圖/暗空協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以往農民會在夜間使用燈照延長作物產季,後雖改用紫光LED燈取代高壓鈉燈,降低夜間燈照對環境的衝擊,但暗空協會指出,不間斷的照燈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建議燈具加上燈罩,落實「暗天不暗地」作法,既減少光害也提高照明效率。農民表示,不樂見為追求產量而破壞生態,若政府補助鋁製燈罩和燈泡,多樂意配合。

暗空協會會長林正修指出,目前以照燈增加產量的蔬果包含彰化縣火龍果、南投縣埔里鎮皎白筍及台東縣釋迦;過去農業部補助農民照燈增加產量,透過特定光線頻譜助蔬果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從一年二收增至四至五收,卻忽視光害問題,讓環境面臨更大負擔。

長期燈照 花不開了

暨南國際大學師生團隊早期進行田野調查發現,晝行性鳥類大卷尾竟然開始在夜間覓食,晝伏夜出的虎皮蛙等蛙類則少了,推測是因夜間燈光太亮,致使動物分不清晝夜而失序;住在筍田附近的居民也說,櫻花也因長期照燈而無花期、開不出花,證實暗空協會提出的論點。

暗空協會今年三月起與彰化二林的果農合作,嘗試加裝燈罩,初期用塑膠碗罩在燈泡上,卻會受雨水影響、不符淨零目標,八月改測試鋁製燈罩後,發現可完整罩住光源,直接照射不溢散,照度可從180LUX(勒克斯)降至40LUX,降低光汙染環境。

「我們不是科學家,不清楚種紅龍果帶來光害有多嚴重。」彰化縣二林鎮紅龍果農莊木期表示,他的果園裝置五十五個鋁製燈罩,初步實驗燈光較集中、好像較亮,若光照較強,從兩個月縮短到一個半月,將可減少用電量;政府若補助鋁製燈罩和燈泡,農民應很樂意配合新措施。

農部回應 仍需討論

南投縣政府近年與暨南大學合作,輔導農友改用LED燈,LED光線對生態影響已降到低於百分二十,若再透過燈照角度調整及加裝燈罩,減少光汙染溢散範圍,將能更友善生態環境。

「我支持找出好方法,降低燈照對環境的衝擊。」台東釋迦果農洪文賢說,增加照明可調節作物產季、穩定價格,並非壞事,不過昆蟲有趨光性,蛾類棲地也會因此改變,身為農民,他不樂見為追求產量而破壞生態。

林正修說,為實際觀察鋁製燈罩的使用效果,從九月底起,將在彰化二林果能的田地裝設五十盞燈照,並測試一年。他更希望環境部提升光汙染為院頒行政命令,農業部應制訂農業照明準則,從嚴審查各類照明補助,輔導農民慎用照明,鼓勵加裝燈罩等。

農業部表示,針對燈罩調節對農民的經濟是否有顯著成長,以及改良燈具在結構、距離、燈罩、光度部分需討論,也會研究如何輔導農民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達到更省電及降低環境衝擊的方式。環境部表示,光害防治指引實際使用上涉及許多部會,針對相對應的防治規範要有專業考量,須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訂定相關規範。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